中新社長沙九月二十一日電題:中國媒體正面向新的“新聞跑道”——訪《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
中新社記者李鵬
盡管是在逐漸壯大,但相對來說中國媒體在全球傳媒世界中還屬比較弱小。中國媒體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如何應對全球化時代的挑戰(zhàn)?《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認為,面向一條新的“新聞跑道”的中國媒體不要抱怨“跑道不平坦”,而要問自己準備好了沒有。
邱立本是從業(yè)三十多年的華文傳媒資深人士,他所領導的《亞洲周刊》已成為頗受歡迎的一份國際性中文時事雜志。
笑容可掬的邱立本說話輕聲細語,但是在兩年前的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邱先生卻“很不客氣”,忍不住“放炮”抨擊內地一些媒體“沒有按新聞規(guī)律辦事”。
再次參加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邱立本對記者說:“由于中國政治和經(jīng)濟領域的迅速變革,新聞業(yè)的發(fā)展正在走向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經(jīng)濟媒體、體育媒體、都市報順應市場經(jīng)濟的需求,出現(xiàn)重大突破!
在他看來,中國出現(xiàn)的這些新生媒體的能量,具備了全球化本錢,可以“進攻過去不能進攻的市場,吸引過去不會被吸引的境外讀者”。因此,中國的媒體精英應該抓住機遇,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僅要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媒體,也要學習祖父輩的辦報傳統(tǒng)。
邱立本說:在走向市場化的道路上,媒體一定要有完全競爭的思維。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新聞業(yè)為何不能在海外市場上爭一席之地?當中國市場逐漸開放的時候,本土的媒體應該研討如何應對西方強勢媒體的挑戰(zhàn)。
喜歡打比方的邱立本說:“如果說我們的媒體是‘擔擔面’和‘牛肉面’,那么與西方的‘麥當勞’和‘肯德雞’相比,不僅要比味道,而且要比品質、比管理、比衛(wèi)生,比誰更有公信力!
邱立本表示,有些人有寫社論的能力,但是卻看不懂財務報表,中國媒體在市場化過程中,應該學會經(jīng)營管理,因為媒體的改革進步不僅要靠大量“搖筆桿”的人,也需要能“打算盤”的人。
不過,邱立本也提醒,中國的媒體在走向市場化之后,不要掉入另外的陷阱——在商業(yè)化浪潮中失去獨立的、自主的、作為社會良心的角色,媒體可以是財團投資,但媒體不能只是有錢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