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近來頻頻發(fā)生的汽車召回事件,真是不好評說:絕對不能否定,似乎也不好肯定。
中國的汽車召回和外國不一樣。歐美國家經(jīng)過多年的“斗爭”,實施的是強制性召回制度。我國的汽車召回制度還在完善中,汽車產(chǎn)品是否應該召回,召回的范圍多大,怎么個召回法,全憑廠家自己的覺悟。
和廠家談覺悟,事情就變得復雜了。中國的古人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這就是說,我們對主動改正錯誤的,是要“仰之”的。廠家能主動召回,說明人家覺悟高,無論如何是不能否定的。
據(jù)媒體統(tǒng)計,今年發(fā)生的召回事件已達33起。對于如此頻繁的召回事件,總該說點什么。如果說汽車廠家的覺悟集體提高了,似乎不恰當,想說幾句表揚的話,又好像沒合適的句子。不過,有比咱手快的。最近,四川一家都市類報紙刊文說:“如何看待10個月內(nèi)多達33起的汽車召回這一現(xiàn)象呢?……大批國內(nèi)汽車召回現(xiàn)象使得中國汽車制造業(yè)整體上了一個臺階,一個健康、安全、大品牌繁榮的車市格局呼之欲出!
話說得太滿了,總是讓人心里不痛快。的確,人無完人,何況流水線上駛下的汽車。汽車制造有缺陷,說明生產(chǎn)還需精益求精,總不能把犯錯誤硬說成什么光彩的事。但凡人家說“改正了就是好同志”這樣的話,多是出于勉勵,目的是希望不要氣餒,不要被錯誤壓倒,要迎難而上,爭取下次不要再犯錯誤。怎么到了汽車召回上,卻能把犯錯說得那么冠冕堂皇。
說這番話,可能有人不滿意了。怎么說,能主動站出來自暴家丑的總比那些藏著、掖著,瞞天過海,不管消費者死活的企業(yè)強吧。這就引出了一個話題,汽車召回對于廠家來說,是“覺悟”還是“義務”?
有業(yè)內(nèi)人士抨擊說,現(xiàn)在的汽車召回純屬作秀,是一種變相的營銷手段。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召回事件定然不全是作秀,但的確有。2005年,因為懷疑發(fā)動機進水管處可能有冷卻液輕微滲漏現(xiàn)象,一汽豐田公開召回了9輛威馳轎車。但是,今年上半年炒得沸沸揚揚的銳志、皇冠漏油事件,卻從始至終沒有啟動召回。一汽豐田選擇與消費者私下和解的方式,“完美”解決了這場危機。
人家能主動召回9輛轎車,我們很感動,真是把消費者當上帝呀;人家不愿意召回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缺陷車輛,我們跟著起起哄,風刮了一陣就散了,還是拿人家沒辦法。
翻翻歷史,有這樣一段故事。1969年5月,美國媒體抨擊歐洲和日本車商私自召回缺陷車進行修理,特別指出藍鳥漏油和豐田可樂娜剎車故障的問題。6月1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這個消息后,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導致了一場關于缺陷車輛如何處理的大討論,爭論的焦點就是修理缺陷車需不需向大眾公布。6月9日,日本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通過了在修理缺陷車問題上,“除了以往的做法之外,還要利用媒體更廣泛地告知大眾”的決議。同年8月,日本運輸省修改了《機動車型式認證規(guī)則》,增加了“汽車制造商應承擔在召回缺陷車時公之于眾的義務”的內(nèi)容。
算算日子,37年后的中國是不是也應該發(fā)動一次大討論呢?是不是應該把“主動召回”變成“強制召回”呢?(中國青年報 武衛(wèi)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