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9日電 據北京科技報報道,前不久,中國的互聯網上出現了首例同性戀網婚。這種在虛擬世界中追求超現實真實感的另類“婚姻”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議。
搜狐社區(qū)第一對同性戀網婚引發(fā)爭議
2005年10月25日,“西瓜超人123”和“明天偶爾”在搜狐網上社區(qū)舉行了盛大的同性網絡婚禮。
搜狐社區(qū)特別發(fā)表聲明:“社區(qū)之所以從眾多的同性網婚申請者中,挑選這一對做搜狐第一對同性新人,因為她們是真正的同性戀者。”她們也是中國第一對正式舉辦網婚的同性戀者。
“明天偶爾”是湖北人,19歲那年,她喜歡上了一個女生,至今已經有5年。24歲的她,在舉辦網婚前,已經對現實生活感到深深無奈:“我們的愛是真誠的,純潔的,美麗的,卻也是不見天日的。喜歡一個人,我會大聲地告訴她,也想大聲告訴全世界,可是后者真的很難做到,不是怕社會負面的輿論,不是怕人們異樣的眼光,不是怕朋友們轉身離開……怕的只是傷害我最親最愛的父母……”
當她已經認為只能在下輩子“不能再錯過我愛的人”,搜狐社區(qū)允許同性也可以進行“網婚”了,她馬上進行了申請,并且獲得通過。但是,這種舉動也引發(fā)了軒然大波,各種意見紛紛而至,參與、支持、同意、不在乎、反對、鄙視,甚至辱罵……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中國社會現實困境使同性戀者選擇網婚
“網婚”大體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網上婚禮”,也就是現實中的真戀人在網上舉行婚禮;另外一種是“網上婚姻”,也就是虛擬婚姻,在現實生活中不是夫妻的兩人,在網上相親相愛,F在,人們說的網婚通常指后者,而同性戀網婚無疑屬于前者。
華夏心理教育中心專家王靜萍女士認為,同性戀者選擇網絡婚姻,其實都是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困境:“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通過的《國際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分類》(第十版)(ICD-10)標準,只要同性戀沒有生理上的缺陷,如假兩性畸形等就不再被列為心理障礙。然而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同性戀依然被列為性心理行為障礙。盡管很多大城市的醫(yī)院已經采取了ICD—10標準,但在廣大中小城市還采取CCMD—10。因此,同性戀依然難以摘掉‘變態(tài)’的帽子!
現代社會對同性戀的態(tài)度越來越寬容,少數發(fā)達國家已經允許同性戀正式結婚,比如在英國,他們可能會舉辦真正的婚禮,但是,中國由于文化傳統(tǒng)的原因,社會整體依然對同性戀持排斥心理,這是一個社會共識。在現實生活中,同性戀者沒有結婚的權利,本人被社會歧視、排斥,自尊心受到挫折。這迫使他們把眼光轉向一個更為寬容的地方———網絡。
王靜萍女士認為:“同性戀網婚,也是人性的一種延伸。人的個體性本能自由自在地釋放,是人性最本質的東西之一。同性戀者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性本能不能自由釋放,必然會感到壓抑,想要得到釋放和解脫,網絡給了他們一個安全平等的交流機會。”因此,對同性戀網婚沒必要大驚小怪。
用網絡上“正式結婚”增強現實生活中的歸屬感
“明天偶爾”和“西瓜超人123”的網婚現場十分火暴:大紅的喜字,火熱的玫瑰,燙金的結婚證書,還有2000多個帖子,無數的祝福和“禮物”,盡管來自虛擬的網友,但對她們來說,卻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快樂。
王靜萍說:“同性戀者也想受到尊重,也想讓自己的生活有真實感。虛擬婚禮把現實生活中結婚的場景、過程和行為搬到了虛擬空間。他們可以跟異性戀者一樣發(fā)喜帖、辦婚宴、鬧洞房,他們有家,有結婚證,可以裝修房子。同性戀者通過這個活動,使真實感在網上得到了實現,自尊得到了認可!
不僅僅是這樣,同性戀者需要一種方式來保證兩者間的關系:“同性戀也是戀愛,自然會想與對方建立更加確定的關系,那就是登記結婚,這跟異性戀完全一樣。同性戀者通過‘網婚’形式提醒對方:你要負起相應的責任,因為我們已經是‘合法配偶’了———用這樣的形式,來加強性伴侶之間的歸屬感,彼此可以感受到把雙方聯系在一起!蓖詰倬W婚者盡管蔑視虛擬的感情,卻不能不依靠虛擬社會中的虛擬契約,給自己帶來真實感,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心理。離開了虛擬空間的保護,他們面臨的社會壓力依然存在,不知道“明天偶爾”有沒有勇氣對父母說,我在網上已經嫁給了另一個女生?(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