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賠了夫人又折兵”來形容今年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恐怕是最恰當不過了。曾幾何時,“自購”成了基金公司營銷的一個“撒手锏”。從賺得盆缽滿盈的管理費中撥出一點點,顯得跟基民站在同一個戰(zhàn)壕里,又能多賣點基金,多賺點管理費,羊毛出在羊身上,基金公司的小算盤打得叮叮響,誰想忽悠大了,把自己也給忽悠了進去。
春節(jié)后,南方基金宣布運用2億元固有資金認購旗下正在發(fā)行的新基金南方盛元紅利,破了基金自購的記錄,成為當時轟動業(yè)界的大新聞。不過,半年之后,這筆投資也成為了南方基金心頭的大痛。截至上周五,南方盛元的凈值為0.662元,而南方基金持有份額為2億份,浮虧已達6700萬元,也成為基金自購虧損之最。遭遇自購“滑鐵盧”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數(shù),今年2月22日,華商基金公司用2600萬元自購旗下華商領(lǐng)先企業(yè)基金,截至上周五,其浮虧超過1600萬元;而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動用1000萬元自購旗下大摩基礎(chǔ),浮虧已近七成。
本來基金自購,是值得鼓勵的事情,為何筆者又要來說三道四呢?不難發(fā)現(xiàn),基金公司自購基金,大多發(fā)生在新基金發(fā)行之時,在基金發(fā)行困難的情況下,對于新基金的認購,可能更多是出于市場營銷的目的,而對于老基金的自購力度不足,“喜新厭舊”的跡象非常明顯,對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造成了不正常的干擾。更有甚者,長信基金曾在今年6月公告,計劃部分贖回長信金利趨勢和長信增利動態(tài)策略兩只基金,擬用于認購正在發(fā)行的基金長信雙利優(yōu)選;鸸疽贿吿栒倩駡猿珠L期投資,自己卻在“拆東墻,補西墻”,豈不是令人心寒。讓人納悶的是,現(xiàn)在指數(shù)跌到了1700點的時候,雖然新發(fā)的基金不少,但自購者卻是寥寥,可見基金公司自己都有了“心理陰影”,成了“縮頭烏龜”。
所以,對于基民來說,應(yīng)該理性看待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特別是新基金發(fā)行之時,基金公司利用自購在造勢,基民必須要多一個心眼。不過,基民不妨多關(guān)注下基金公司申購旗下老基金的行為。上周,嘉實基金發(fā)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動用1.5億元自有資金購買旗下的嘉實超短債基金,嘉實在此時購買風險較低的的超短債基金,充分說明公司對未來市場依然很謹慎并不樂觀,這也許可以作為基民的一個風向標。(賈肖明)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