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法”)知識產(chǎn)權庭庭長蔣志培接受《中國經(jīng)濟周刊》專訪,坦承最高法已經(jīng)留意到媒體關于司法“認馳”的相關報道,并將在調查研究后出臺系列應對措施。
記者:近期出現(xiàn)了一些企業(yè)通過刻意制造法律糾紛獲取馳名商標的案件,您如何看待這種“異化”現(xiàn)象?
蔣志培:我認為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這反映出保護知識產(chǎn)權意識已經(jīng)深入人心,企業(yè)越來越重視自己產(chǎn)品的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chǎn)。這是好事,應該肯定。但另一方面,馳名商標本來是一個嚴肅的法律概念,現(xiàn)在卻被“異化”成了一種“榮譽稱號”。
馳名商標不是“榮譽稱號”,而是一個嚴肅的法律概念。商標是否馳名,是一個動態(tài)的事實,即使獲得馳名商標的認定,對權利人來說,也并非一勞永逸。如果一味追求馳名商標的品牌效應,而忽略對商品品質的不斷創(chuàng)造和精心維護,甚至將馳名商標作為打擊競爭對手的手段,就違背了馳名商標保護的立法本意,也不可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記者:近期有文章認為,司法“認馳”已成為“企業(yè)超越權利保護范圍,濫用訴訟權利,打擊競爭對手的工具”,甚至有學者對司法“認馳”提出了質疑,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蔣志培:不能因為出現(xiàn)了個別錯誤認定,就全盤否定司法“認馳”。如果那樣的話,實際上是剝奪了權利人獲取合法救濟的途徑,同時也割裂了法院的審判權,是干預司法獨立。
司法“認馳”是符合國際通行慣例的。目前在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中,“認馳”沒有通過行政方式的,都是司法機關在個案審理中,由法官進行司法認定的。即假如擁有某個商標的權利人認為其商標受到侵害,起訴到法院,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依據(jù)法律判定該商標是否屬于馳名商標,是否侵權。但是這種認定是個案性質的,僅對這個案件有效。政府行政部門不會參與此事。
記者:那么您認為該如何解決“認馳”被異化的問題?
蔣志培:這個復雜的問題不是單靠法院就能解決的。我個人認為應該采取綜合治理的手段:
第一、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不允許企業(yè)在廣告和宣傳中片面突出使用“中國馳名商標”字樣。企業(yè)熱衷于獲取馳名商標,重要原因是把馳名商標作為廣告宣傳的賣點,獲取經(jīng)濟利益。這樣做如同釜底抽薪。
第二、地方政府在制定知識產(chǎn)權政策時不要片面化,比如不要再重金鼓勵企業(yè)獲取馳名商標。
第三、行政機關認定馳名商標,也是對馳名商標的個案具體行政保護。即使公告時,也要淡化行政色彩,盡量避免馳名商標認定的“神圣”化和“異化”。
第四、通過輿論宣傳,引導企業(yè)樹立正確的意識;另一方面讓公眾了解馳名商標的標準,培養(yǎng)正確的消費觀念。
記者:人民法院會出臺哪些具體應對措施?
蔣志培:我們準備采取綜合手段,加大保護馳名商標的力度。
第一、人民法院要提供更為便利有效的救濟途徑,比如立案要迅捷,審判要嚴格依法,依照程序進行。
第二、2006年11月,最高法出臺了《馳名商標備案制度》,對于刻意制造糾紛以獲取馳名商標認定,經(jīng)最高法核查屬實的,將依法審判監(jiān)督,甚至撤銷原判決和對馳名商標的認定,再加上原有的民事訴訟上訴程序等,都可以起到事后監(jiān)督糾錯的作用。
第三、宣傳典型案例,讓公眾了解馳名商標的標準,同時樹立正確的觀念。(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