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三大國企去年利潤均過千億(三者利潤相加達3000多億),名列全球十大最賺錢企業(yè),卻一直不向國家上繳利潤(只繳納了200多億稅金)。日前,中央電視臺《新聞1+1》播出了一個節(jié)目,質疑這一極不合理的現(xiàn)象。
按理說,包括央企在內的全中國所有的國有企業(yè),其出資人是全體國民,資產代理人是國家,企業(yè)經理人(國企的老總們)是國民委托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延聘的“管家”。換言之,國企掙了錢,悉數(shù)上繳國家,由國家安排用于民生事業(yè)和返還企業(yè)作再生產投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何以這么多年,卻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問題了呢?
節(jié)目中,主持人連線了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主持人問王先生:中央企業(yè)國有資本收益收取辦法是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企上繳利潤比例最高才10%,剩下的90%去哪了?王答道:剩下的90%用作企業(yè)擴大再生產,用于支付改革的成本以及其他實實在在的一些需求。
其實作為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忠明先生不可能不知道這簡單的道理:只有資產的所有者才有權處置企業(yè)的利潤,國企經營者作為企業(yè)的“管家”,斷無“截留”利潤擅作他用的權力。也就是說,即便要用一部分利潤去擴大再生產,也必須要由所有者(出資人)說了算,由所有者或其代理人從企業(yè)上繳的利潤中劃撥出一塊來,交給經營者去執(zhí)行。這是基本的程序。且不說90%(以上)這個數(shù)目實在是太大了,即便確實需要劃出這么大一塊來“用做企業(yè)的擴大再生產,用于支付改革的成本以及其他實實在在的一些需求”,也必須走“上繳-申報-批準-下?lián)堋边@樣一個正常程序。
王先生作為國資委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呢,這很令人費解。國資委全稱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政府機構。也就是說,國資委是央企所有者的代理人,其職能人員理應為“老板”說話,維護“老板”的合法權益才對,怎么能倒過來反客為主地替“管家”代言,屁股怎么反而坐到了國企那一邊呢?
所謂“無利不起早”。許多看似費解的事情,其實并不神秘;蛟S目前的國企“內部人控制”現(xiàn)狀(尤其是對錢的控制),以及各級國資委與所屬國企之間的關系狀況,必然會產生國資委職能人員不為“老板”謀事,反倒處處設身處地替“管家”著想這么一個怪現(xiàn)象。
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考驗中樞的政治決策能力和決心。有人建議,將國資委從政府中獨立出來,隸屬于各級人大。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但真如此,未必就會有多大改觀。我認為,國資委作為國企資產的監(jiān)督管理者,不應該成為一個絕對的官方機構,應該有民意代表和民間組織參與其中。如此,才可能杜絕國資委“胳膊肘往外拐”的怪現(xiàn)象。(朱達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