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4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稱,聯合國全球經濟監(jiān)測部主任洪平凡博士指出,在2007年,由于美國房地產市場引發(fā)的經濟放緩趨勢已不可避免,歐洲和日本有望出現較好表現的幾率不大,世界經濟將在明年出現減速,其增長率將由2006年3.8%降到3.2%。隨著美國市場需求減少,中國經濟可以保持高速度增長,但增速可能受到影響。
洪平凡表示,中國出口的持續(xù)增長給全世界的消費者帶來了大量的廉價產品。很多外國廠商和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從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中國已成為除美國之外的另一個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洪平凡說,中國有13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具有可觀的經濟規(guī)模。中國經濟發(fā)展中出口拉動比例很大,入世5年來,中國的出口增長呈現年增長幅度20%到25%,是國際貿易平均增長水平的3倍,對國際間貿易發(fā)展的促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從需求角度來看,中國目前所消費的5種基本消費品——糧食、肉、原油、煤和鋼鐵(除原油之外),其總量都已經超越美國,名列世界前茅,“僅其規(guī)模本身已對全球經濟產生挑戰(zhàn)”,洪平凡說。
針對國外一些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把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責任完全推到中國身上,洪平凡給予了反駁。他表示,這些提法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學的。比如西方能源機構提出的單位GDP增長能耗消費概念就是一個不具備可比性的概念。美國的80%GDP來自服務業(yè)的附加值,而中國主要的GDP來自物質生產的附加值。如果拿一個美國律師事務所創(chuàng)造的一美元服務的能源消耗和中國一個鋁生產企業(yè)生產一美元的鋁制品消耗的能源相比是可笑的,不科學的。
洪平凡指出,中國的經濟結構對世界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擁有大量的低技能勞動力,低廉的勞工成本,人均耕地少,人均資源少,家庭儲蓄率高。這些結構特點決定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優(yōu)勢是生產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由于加工過程中附加值有限,大量利潤并沒有被中國企業(yè)獲取。對于其他國家而言,大部分發(fā)達國家可以受益于進口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以及向中國出口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
除了經濟規(guī)模和結構特點之外,中國經濟制度上的特殊性也對世界其他國家有著重要影響,洪平凡說。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加入WTO前后,中國在政策法規(guī)上做了大量調整。但是中國的經濟體制與其他國家還有很大不同。政府直接參與和干預微觀經濟決策的程度仍然很深,法律體制、銀行業(yè)和金融系統(tǒng)仍不健全。在與世界經濟接軌期間,這些體制上的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加深了國際沖突。
洪平凡認為,目前發(fā)生的很多貿易沖突、知識產權問題以及對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壓力都與體制上的因素有關。(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