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蛋油面奶輪番漲價的當下,大型超市多以低價促銷吸聚人氣。不過日前記者發(fā)現,廣州不少中小型超市反其道而行之打出“虧一賺九”的另類招數,將部分二三線品牌的商品提高毛利率,在吸引顧客之余又保證了盈利。
升價補貼大品牌的虧本
在海珠區(qū)一家中型超市雖,店面不大卻人氣極旺。記者發(fā)現,大多數知名品牌商品都在做特價促銷,例如某品牌橙汁1.5升裝的促銷價為4.3元/支,比正常售價6.9元/支便宜了2.6元;某品牌的花生油4.5升裝的售價也比正常售價便宜了9.1元/瓶;某品牌的純牛奶每箱也便宜了3.6元;豬肉也比附近肉菜市場便宜了2.2元/斤。
而與此截然相反的是,一部分并不為市民所熟知的二三線品牌商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的售價卻不降反升,悄然提價。例如某品牌方便面標價為7.5元/五連包,而其它超市的定價僅為4.5元,這意味著該超市每賣出去一包可賺3元!芭c銷售知名品牌相比,二三線商品的利潤更大。”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據超市負責米面采購的人員解釋,中小超市消費群收入普遍不高,物價上漲對其生活成本造成不小壓力。在此情況下,包裝、質量都與名牌同類商品極其相似的二三線商品,價格較大品牌便宜,所以自然受歡迎。以上述方便面為例,某知名品牌的促銷價大超市每賣出一袋要虧0.2元。
行業(yè)協(xié)會鼓勵“新招”
對此,廣州薈萃超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建華認為,對個別價格敏感的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以低價甚至虧本價銷售促銷,而對大多數不敏感商品,毛利率調整到適當的水平,實現正常銷售就可取得正常毛利。
廣州市連鎖經營協(xié)會秘書長簡麗娜認為,中小型超市有高有低的商品調價藝術,為其賺到了利潤,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同,這是“消費者得實惠、企業(yè)毛利增多”的雙贏。
而廣東省連鎖經營協(xié)會會長孫雄認為,“以暢銷帶動滯銷”的合理營銷手段可以多用。尤其在目前商業(yè)整體經營效益優(yōu)于市場疲軟期,毛利空間增大的情況下,商家更應把平抑市場物價等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想方設法縮減副食品、生鮮食品等敏感商品的毛利空間。(記者: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