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西安鼓樂的“守與變”
(新春見聞)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西安鼓樂的“守與變”
中新社西安2月12日電 題: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西安鼓樂的“守與變”
中新社記者 阿琳娜 張一辰
12日正值農(nóng)歷大年初一,年味正濃。對于西安東倉鼓樂社而言,今天有些不同。以西安鼓樂為“根”的唐代宮廷燕樂《鼓》,當日第一次面向公眾演出,將千年鼓樂以沉浸式音樂秀的形式呈現(xiàn)。
西安鼓樂始于漢,盛于唐,是內(nèi)地迄今發(fā)現(xiàn)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器樂樂種之一。其曲調(diào)豐富、風格鮮明,被譽為“中國古代的交響樂”。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以傳統(tǒng)西安鼓樂為“魂”,輔以華美的舞臺效果、逼真的服裝道具、精湛的舞蹈等,演出以具有故事性、娛樂性的方式將鼓樂之美傳遞給觀眾。帶來這場演出的東倉鼓樂社,是西安鼓樂著名的樂社之一。
“西安鼓樂的保護傳承,應該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睎|倉鼓樂傳承人趙筱民說,鼓樂要堅持原汁原味,傳統(tǒng)的“根”不能變,在這個基礎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
據(jù)了解,曾經(jīng)東倉鼓樂社也面臨日漸凋零的窘境?!拔幕?旅游”模式為鼓樂提供了發(fā)展平臺。之后十幾年間,東倉鼓樂社深耕西安鼓樂文化,搶救了大批工尺譜,培養(yǎng)了一批年輕人。
趙筱民說,鼓樂必須有展示的平臺,能夠投入資金加以創(chuàng)新,使之適應發(fā)展,讓更多觀眾接受并喜歡,這樣鼓樂才能越走越遠。
非遺傳承不僅需要老藝人們的堅守,也需要輸入“新鮮血液”。如今的東倉鼓樂社有不少年輕人。19歲的齊昊告訴記者,自己學習西安鼓樂后,越來越喜歡這門古老的藝術了。
“小時候聽過西安鼓樂,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接觸了之后就堅定了要學習的念頭?!饼R昊說,他不僅被西安鼓樂征服,也被老一輩藝人的堅守精神所感動。
齊昊告訴記者,他們年輕人在學習西安鼓樂時,仍遵守著“老傳統(tǒng)”,如學習工尺譜、傳統(tǒng)的曲目等,這些也讓他們對西安鼓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管如何創(chuàng)新,我們都要守住‘根’,老藝人如此,年輕人更要如此。”齊昊說,如今的鼓樂表演加入了一些傳統(tǒng)中沒有的樂器,有了舞蹈元素與華麗的舞臺,雖然呈現(xiàn)形式日趨多樣,但西安鼓樂的“根”已深扎在他心中。
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東倉鼓樂的“文旅融合”之路,為非遺保護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樣板,有了演出和發(fā)展平臺,讓鼓樂藝人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學習傳承,且能讓一些有志于此的年輕人投身鼓樂傳承與保護,并進行創(chuàng)新,這也有利于保護傳承。
“西安鼓樂博大精深,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齊昊說,一代代樂師傳承鼓樂靈魂的精神,鼓舞著他走下去。(完)
- 專題:2021年新春走基層
文化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
- 2024年12月18日 14: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