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quán)屬《國際先驅(qū)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zhuǎn)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用周總理的外交思想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他是一個愛結(jié)交朋友的人。以至于錢其琛有過這樣的評價:“有人稱贊周恩來同志不但能廣交朋友,而且還能把敵手爭取過來,在他逝世后全世界向他致敬,沒有聽到人唱反調(diào),這確是罕見的事。”
2008年3月5日,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的日子。除了懷念,似乎還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他和他朋友的故事,今天的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延續(xù)?
待客要周到 禮賓無小事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一天,下午5點以后,外交部禮賓司的同事們大都下班了。馬保奉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端響起熟悉的淮安口音:“我是周恩來呀!”
馬保奉趕緊說:“總理您等一等,我把司長叫過來!睕]想到周恩來卻開門見山:“誰管明天卡翁達(時任贊比亞總統(tǒng))訪問的文藝晚會?”得知是馬保奉負責后,總理立刻讓他記下了新調(diào)整的晚會節(jié)目單。按照禮賓工作需要,還要送去翻譯。
周總理的朋友們未必知道,這個大國總理接待朋友時竟是如此事必躬親。
從1965年進入外交部禮賓司到2007年退休,馬保奉大部分時間都在禮賓司工作,這使他對周總理的待客之道有很多切身的體會。
中蘇關系不好時,在接待國賓的宴會講話上時常批判“蘇修”,當時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駐華使節(jié)往往會退席抗議。由于講話一般安排在冷盤之后、上熱菜之前,因此就出現(xiàn)了退席使節(jié)吃不上熱菜的情況。周總理發(fā)現(xiàn)后,找禮賓司商量,把講話時間改在吃完熱菜之后,這樣即使一些使節(jié)退席,也可以讓他們吃好飯。
“周總理就是周到。”不管當時那些駐華使節(jié)是否領總理的情,但他的誠意卻清晰可見。“今天我們的外交禮賓工作嚴謹、周到、細致的好作風,就是周恩來言傳身教、手把手培養(yǎng)起來的。”對于這筆外交遺產(chǎn),馬保奉希望把它傳承下去。
溫暖異鄉(xiāng)客 歷久更彌新
“我認為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x不開周恩來!闭f這番話的,是曾任日本駐華大使、現(xiàn)任日中友好協(xié)會代理會長的佐藤嘉恭。雖然和周恩來只有一面之緣,而且前后不到2個小時,但用佐藤自己的話說,“那次見面至今還總在記憶里回轉(zhuǎn)”。
1965年,為紀念萬隆會議召開10周年,中日代表團“意外”相逢。
當時印尼方面特意為中日兩團安排了非正式午餐會。周總理的第一句話,就給隨團的佐藤留下“強烈印象”!爸芸偫黹_門見山地對日本代表團團長川島正次說,‘我認為中日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兩國關系’。當時兩國還未建交,所以我完全沒想到他會這么直接地說。他真的是位了不起的領導人!”
會餐結(jié)束后,周總理走過來和每位日本代表團的成員握手。“那是我和他唯一一次握手。”與周總理見面后的第30個年頭,佐藤來到中國出任日本駐華大使。每次他和中國官員提起那次見面,“都感覺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今年已經(jīng)74歲高齡的佐藤告訴《國際先驅(qū)導報》,和他同年代的很多日本外交官都很佩服周恩來。他希望兩國都能珍惜相互的友好關系,踏踏實實解決好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和困難,“這也許才是對周恩來最好的懷念吧”。
外交大智慧 能管很多年
在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所寫的《外交案例》一書中,周恩來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思想被當作了“外交大智慧”的案例。
“當時中國有三種選擇,支持萬隆會議但不參加;參加但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參加會議而且力促會議成功!眳墙裾f,中國選擇了第三條。周恩來在會上提出的求同存異思想,成為會議成功的關鍵。
“求同存異,四個字聽起來很簡單,但它代表了歷史的潮流,體現(xiàn)了人類進步的方向,了不起,所以是大智慧,不是雕蟲小技,它能管很多年。”吳建民說,十七大報告里“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就源于求同存異思想。
吳建民向《國際先驅(qū)導報》透露,外交學院將建“周恩來外交研究中心”!拔覀儾皇菫榱搜芯慷芯,研究是為了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我們不是為了紀念而紀念,而是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竇晨、郭一娜)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