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拗造型”一詞忽然流行開來,在博客、網(wǎng)絡語言,甚至日常生活當中被廣為傳用,使用范圍涉及全國各地,不少人還把它寫作“凹造型”。有人認為,這個詞最早為洪晃使用,而洪晃是北京人,這個詞的“版權(quán)”當屬于北京人。
不過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對此表示反對,他解釋道,從語言學上講,“拗造型”的“拗”字對應的讀音和含義本來是滬語獨有的,而北方語系里并不存在。當初洪晃應該是借用了上海話。
參照新詞典輕松輸入上海話
在去年12月剛剛出版的《上海話大詞典》(拼音輸入版)當中,“拗造型”一詞即被收錄,此外還有 “淘糨糊”、“有腔調(diào)”等詞語,錢乃榮教授表示,這些詞都是“走出上海,走進全國”的。
錢乃榮教授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又成為全國新詞語和新流行語的集散地,有大量的新生詞語在上海創(chuàng)造出來和通過上海人傳播開去。上海再一次成為大量口語新詞語的發(fā)源地和出發(fā)地,實現(xiàn)了口語書面語、方言普通話新一輪的交融。 “這種方言和書面語、通用語的互動融合實際上在20世紀初葉的上海早已產(chǎn)生過,如當時和接著在上海話中產(chǎn)生的‘馬路、洋房、書局、報館、報紙、公司、咖啡、色拉、啤酒、冰淇淋、麥克風、圖書館、博物館、資本、社會、文化、藝術(shù)、特權(quán)、具體’等等新詞很快都傳入書面語通用語,以至使現(xiàn)在有些人以為這些詞原來不是上海方言詞語,而一開始就是國語詞語。 ”
《上海話大詞典》之所以推出拼音輸入版,錢教授解釋,自去年在網(wǎng)絡上公布上海話輸入法后,雖下載次數(shù)已達20多萬次,但是青年人在使用中遇到兩大困難,一是對上海話的拼音不熟悉,二是對上海話詞語的書寫漢字不清楚。新版《上海話大詞典》就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使用者對照這本詞典可以輕松地打出上海話的字詞。
詞典中還附有 《上海話900句》及其發(fā)音CD,這不但便于新上海人學習上海話,而且也能使青年上海人快速學好那些常用句子中的上海話詞語寫法。
“進了校園不準說方言”不合適
“現(xiàn)在很多上海小囡已經(jīng)不會講,講不好上海話了! ”近年來,不少人擔心,由于中小學、幼兒園課堂一直使用普通話教學,再過若干年,是否會出現(xiàn)上海話消亡的情況。在此次論壇上,多位語言專家也提出了建議。
錢乃榮教授在會上指出,不同的語言與方言都是國家的語言資源,是構(gòu)成中華民族多元博采文化的基礎(chǔ)。他認為,一方面,應當正當開放方言空間,糾正一些過激做法,如在幼兒園、小學中學課外禁止說方言,進行評比。另一方面,地方電視臺、電臺也應當適度開放一些方言節(jié)目的空間,使當?shù)厝四芙?jīng)常聽到相對標準和自然的方言,傳承方言中的有特色的語匯。在電視臺、廣播中適當播送上海話的新聞和文娛節(jié)目,“如果這兩點能做到,上海話就不會失傳。 ”
“使用普通話也應該看‘公域’和‘私域’,‘進了校園就不準說方言’的做法是不合適的。 ”上海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專家張日培也在會上指出,要區(qū)分“公域”和“私域”,“公域”是指政府會議、課堂教學、新聞播音等場合,“私域”是指公務員之間、師生之間的日常生活交際范圍,“語言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者,檢查評估的非政府人員等,極易形成簡單化的機械思維,如‘校園內(nèi)應當百分之百地使用普通話’‘一般學校做不到,語言文字工作先進的學校應該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等”,在對語言政策的解讀上是不全面的。
晚報記者 李征 報道 制圖 鄔思蓓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