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的抄襲事件,似乎正在塵埃落定,事情也正按照慣有的邏輯頑強前行:
在讀博士楊倫承認自己抄襲,將責任全部攬下,聲稱自己老師并不知情,副校長宣布自己是被學生騙了,估計再過些日子可以進一步,痛心疾首自己麻痹大意,為了對付必須發(fā)表核心期刊論文才能畢業(yè)的中國高校變態(tài)規(guī)定,出于舐犢之情,對學生論文沒有仔細審讀就署上自己大名。
甚至不妨更進一步,中國高校以此為契機掀起反對學術腐敗運動,禁止導師與學生聯(lián)名發(fā)表文章,以后評定職稱獎勵一概杜絕聯(lián)合發(fā)表現(xiàn)象等等等等。
這些事情未必沒有意義,卻也不見得就真的是對癥下藥。不過這些我暫且不談,我更關心的,是在事件中好像不那么起眼的“學術小人物”王凌云講師。
王凌云1979年生,2002年寫那篇文章的時候僅僅23歲。2007年出版著作《詞的倫理:漢語新詩研究之一種》時年僅28歲。
我特別找來其著作前言,說實話,現(xiàn)在能看到一篇學識才情俱佳,思路明晰的學術文章實在是難得的事。
王凌云文章讀來,實在是一種愉快的經歷,而王自述中依稀可以勾勒出的學術生活軌跡,更為引人矚目:與太太合辦網絡論壇,與公眾媒體合作,翻譯作品,撰寫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文章,放到網絡觀其慢慢流傳,在媒體與學者挑剔的眼光中展示才華獲得認可。
這簡直是為中國當下人文學科青年知識分子開拓出另一種生存與致學的道路。只是這條道路,在中國高校和學術研究領域的評價體系中,很難得到承認。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金手指的故事,小亞細亞佛里吉亞國王邁達斯貪得無厭,渴望擁有點物成金的本領,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酒神狄俄尼索斯實現(xiàn)了他的愿望。自此邁達斯所觸及的每一樣東西都會變成黃金。
同樣一篇文章,沒有金牌導師可署名的情況下,只能在網上流傳,有金牌導師,馬上可以進入核心期刊,可以評職稱,獲學校獎勵。這是這件事情給人們的啟示之一,這些掌握權力的導師,長的都是金手指,權力何其大也。
如果說導師是學生的金手指,不妨更進一步追問,誰是導師的金手指?除了師傅帶徒弟的游戲規(guī)則,我覺得還有些其他的東西。
查下陸杰榮教授最重要的學術著作之一,他的國家課題,單論找到的目錄和內容簡介,在我這一外行看來學術質量似乎也是挺高的。但是仔細看看,立場無比正確,研究方向絕對光明,結構、語言異常精巧的———只不過,殫精竭慮費盡心血做出這樣一個體系,想想總覺得有些荒謬。把某一種調子用自己的嗓音唱得盡可能動聽,這是不少中國當下人文學者的工作,而這個調子,恐怕才是真正的金手指。沒有被這根金手指點到或者不愿意被點的青年學者,再有才華如王凌云,恐怕也只能是“被抄襲”的講師。
□謝勇(廣州 大學教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