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記者6日從北京市建設委員會獲悉,北京市城八區(qū)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家庭收入、住房、資產標準已確定。一人戶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最低年收入確定為6960元及以下,而一人戶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家庭最低年收入確定為22700元及以下。(11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
近幾年來,我國大中城市的房價可謂是“步步高”,一套不足百平米的房子在縣級城市都要一二十萬,在大城市少則五六十萬,高的超過一百萬。為了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國家除了推出廉租房外,還修建了被稱之為經濟適用房的商品住宅。由于經濟適用房所占土地是由政府行政劃撥,還可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因此與相同地段的商品房相比,經濟適用房每平方米售價往往要低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正是由于價格上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所以長期以來,建立怎樣的經濟適用房銷售管理制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而在各種利益集團的博弈過程中,不少城市的經濟適用房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據報道:最近貴陽市人大視察組在視察中發(fā)現(xiàn),貴陽市經濟適用房建設自1998年正式實施以來,累計建成面積已超過1000萬平方米。從絕對數(shù)看,貴陽市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已相當可觀。但視察組同時也發(fā)現(xiàn),由于經濟適用房的銷售基本由開發(fā)商壟斷,貴陽市經濟適用房銷售普遍存在低收入者申購困難等問題。其實,這種現(xiàn)象并非只有貴陽存在,全國其它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這可以從長沙某媒體2006年末進行的一項市民調查結果中得到印證。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市民想過申請經濟適用房,而實際申請過的僅占11%,這說明經濟適用房的緊俏形勢讓大多數(shù)市民望而卻步。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當前不少城市的經濟適用房變成一些“有錢人”“有權人”的掌中物,開著寶馬坐著奔馳住經濟適用房的早已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了。正是因為存在這種不正,F(xiàn)象,所以有政協(xié)委員據此提議“停止開發(fā)建設經濟適用房”,通過發(fā)補貼等其它方式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難問題。
造成經濟適用房“變形”“走樣”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主要是地方政府在經濟適用房的銷售管理上嚴重缺位造成的,加之一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亂作為也助長了這種歪風。因此,要想讓經濟適用房發(fā)揮應有作用,政府及其各職能部門共同把好申請經適房“門檻”不僅至關重要,也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在執(zhí)行經濟適用房等制度時實行陽光操作,讓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接收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事實證明,政府不僅應該,而且能夠把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好銷售好管理好。同樣人多地少的新加坡,其公有住宅最近幾十年來全部由政府有關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劃、管理、建設,不僅實現(xiàn)了居者有其屋,也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管理上,同樣探索出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為香港經濟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何讓老百姓,特別是低收入家庭能夠得到滿意便宜的住房,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真心期待各地貫徹落實中央方針政策時,不要再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游戲,讓發(fā)展成果真正普惠于民。(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