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8日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13天后,將于今天赴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把中國作為上任后第一個出訪國家!度嗣袢請蟆方裉炜模弥袊耪Z“智者順勢而謀”,并指出,安倍實現(xiàn)訪華,是中日兩國領導人因勢利導的決斷,是力爭互利雙贏的選擇。
為什么安倍首相會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破冰之旅,已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不少日本媒體采用擅長的“顯微鏡”分析法,演繹出類似“先手后手”、“得分失分”的結論。文章作者認為,以下三個因素至關重要。
因人成事。安倍與前任首相小泉都是世襲議員,屬于同門(自民黨)同派(森喜朗派),政見主張基本相同。但兩人也有很大不同:小泉三次競選自民黨總裁才如愿以償,安倍一次競選就馬到成功。小泉孤芳自賞而獨斷專行,安倍善于發(fā)揮團隊力量,注重聽取側近聲音,即古人所云“因人成事”。 安倍采納了身邊“高參”進言:抓住時機,兌現(xiàn)改善亞洲外交承諾,既可對外償還小泉的“負遺產(chǎn)”,又可對內封堵在野黨攻擊,收事半功倍之效。
因時制宜。安倍成為首相前后的發(fā)言表態(tài)變化極大。成為首相前,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積極支持小泉。成為首相后,安倍在這個問題上不再公然叫板,多次表示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tài),不希望這個問題成為政治問題和外交問題。過去在“村山談話”和慰安婦問題上表現(xiàn)強硬的安倍,成為首相后則明確表示要繼承“村山談話”和慰安婦問題上河野洋平講話的精神。不是因為安倍思想發(fā)生了變化,而是“在其位,謀其政”。不像小泉那樣,“心情問題”高于國家利益。
因勢利導。安倍當選首相前后承諾改善亞洲外交,表示首次出訪要前往亞洲國家,也是因為改善亞洲外交是大勢所趨。日本國民的呼吁,美國政要的暗示,國際社會的期待,讓安倍只能因勢利導。對于上述諸多變化,中國方面當然也在密切關注。中方所謀之勢,是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與合作,是為亞洲地區(qū)的和平與發(fā)展,是為構建和諧亞洲、和諧世界。(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