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近日宣布,將因見義勇為犧牲和傷殘者的獎勵慰問金額大幅提高,對見義勇為犧牲者的最高獎勵,是從原來的5萬元提高至30萬元。更引人注目的一個規(guī)定是:“公、檢、法、司等單位工作人員在維護治安,執(zhí)勤履行公務中舍生忘死,英勇斗爭,不幸犧牲或負重傷的人員,也與一般見義勇為犧牲人員同等待遇”。(《信息時報》10月17日)
從法理常識講,見義勇為行為的特征之一是,見義勇為的主體是不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因此廣州這一“同等待遇”的新規(guī)引起了輿論的爭議,許多網民帶著譏諷的口吻說:警察抓賊也算見義勇為,講出來會笑死全人類。
我很理解廣州這一新規(guī)的人性化初衷——最大程度地激勵社會的見義勇為精神和道德血性,盡可能給每個為了他人利益而付出的人以獎勵。雖然警察維護治安是公務行為和分內之事,但即便法律也沒有強制要求警察在執(zhí)行公務時一定要舍生忘死殊死斗爭,一定得為了公眾利益不惜個人代價。執(zhí)行公務時的竭力斗爭和流血犧牲同樣需要道德精神支撐,同樣是一種可貴的道德。所以,美國政府和人民對“911事件”中那些英勇救火的消防員表達了崇高的道德敬意,也給了充分的獎勵。我國每年評出的道德典型和英模人物中,也包括不少這樣的職業(yè)英雄。
但無論警察在執(zhí)行公務時怎么英勇斗爭,都屬于職業(yè)道德,是一種與公民見義勇為完全不同的道德精神。警察的職責就是保障社會治安和公民權益,他們抓小偷、追逃犯、斗劫匪是領薪水的,納稅人之所以愿給他們付薪也正是為了自身的安全,一個警察道德水準再低,也必須抓小偷而不能放走小偷。法律雖然沒有規(guī)定警察執(zhí)行公務時必須英勇頑強舍生忘死,但這是警察職業(yè)所包含的道德義務,是警察角色應履行的角色責任。
對這種公務行為和職業(yè)精神,從功勛榮譽、撫恤金到職業(yè)福利,公共部門也已形成了一套組織激勵和獎勵系統(tǒng)。一個與歹徒英勇斗爭的警察,會在組織系統(tǒng)中享受到非常充分的獎勵。即便已有的激勵有瑕疵,需要改善,也不應該將其與見義勇為并列。
相對于警察,普通公民并沒有必須“見義勇為”的道德義務。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都對政府公職人員設定了“見死不救罪”,而沒有對普通公民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國外許多賓館房間的門背后就寫著這樣的警示:親愛的房客,如果發(fā)生火警,你必須迅速離開,不要搶救火,不要救你的財物,因為你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比任何東西都寶貴——平民是可以“貪生怕死”的。正因為不負有特定的道德義務,純粹出于個人的道德自覺,純粹是一種不考慮代價和成本、不權衡利害得失的利他道德行為,普通公民的見義勇為才是一種非?少F的精神,才需要特別獎賞的激勵和特別榮譽的褒揚。各地設立見義勇為基金,正是為了專門獎勵這種平民在非義務要求下的道德行為,這是一種在價值次序上超越職業(yè)道德的精神品質。
以見義勇為基金獎勵公職人員的公務行為,讓警察盡職與一般見義勇為享受同等待遇,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見義勇為精神的稀釋和矮化。獎罰分明,不僅要求該獎的獎該罰的罰,還要求獎勵應在平等的層次上進行,不同層次的道德行為應有相對應的獎勵,不能錯位和混淆,否則就是謬獎。保護公民權益本是警察的職責,讓履行職業(yè)義務的警察分享見義勇為基金,這種錯位的獎勵在矮化見義勇為的同時,會讓見義勇為者在道德上產生一種“相對剝奪感”。
新聞報道說,廣州政法系統(tǒng)干警在了解這個規(guī)定后都表示支持,并認為干警比一般市民更容易面對違法犯罪分子的侵害,見義勇為基金的獎勵慰問無疑能安慰傷亡的政法干警及其遺屬的心,也能更有力地激勵干警們盡忠職守,英勇斗爭。我理解警察的辛苦,對于恪盡職守的警察,也的確應予獎勵,可讓他們與見義勇為者同等待遇,實屬大謬。(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