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80后”及部分“90后”官兵作為基層救災隊伍主體,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他們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無私奉獻,獲得了廣泛贊譽。此情此景,筆者感觸良多。
“生在紅旗下,長在蜜罐里”,是大多數(shù)人對所謂“80后”、“90后”的印象。于是,許多前輩、領導及年長的同事,懷著憂慮的心情,帶著焦慮的目光注視著這個群體。個別同志認為“80后”、“90后”享福太多,吃苦太少,不足以任大事,不足以挑重擔。如果不是汶川一“戰(zhàn)”,“80后”、“90后”或許仍將在別人的誤解中寂寞地成長。
作為一名“80后”青年軍官,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總有許多感慨。在農(nóng)村的成長歲月里,我曾無數(shù)次躬身于烈日下的田間地頭,播種、除草、收獲。讀初中時,在寒冷的冬晨,要頂著凜冽北風,用力地蹬自行車到10華里外的鄰村中學求學。勤勞而又善良的父母沒有讓我輟學耕田,使我擺脫了套在許多小時玩伴身上的命運枷鎖,進入到更高的層次更大的空間。歷經(jīng)四年大學,四年工作,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樸實本色,對國家、對人民有著最深沉的感情最樸素的愛。
但是,因為生為“80后”,工作和生活中多少遭受了一些誤解,憑空多了一些無奈。各級領導對我們注重鍛煉,用心培養(yǎng),關懷有加,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同志不經(jīng)意間就會流露出對我們的誤解。一次節(jié)日文化活動中,部隊安排放映紅色經(jīng)典電影。大家正看得津津有味,一位老同志突然問我,你以前不?催@類電影吧?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卻清楚表達出他對這個群體的誤解。我們并非都看美國大片長大,并非都跳街舞尋開心,并非都打了耳釘去炫耀,并非都逃避責任地生活。實事求是地講,任何年齡的群體中,都有不盡人意的個體和現(xiàn)象,但是個別決定不了整體。為什么國人單單對“80后”、“90后”青少年群體中的個別現(xiàn)象無限放大,以致影響了整個社會對該群體的看法?這種誤解如不校正,將會影響多少品學皆優(yōu)的年輕人發(fā)展進步,從而給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帶來損失?
5月下旬,作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研究生,筆者參加了大連市“方永剛理論宣講團”。我們一行25名同志,就當前抗震救災行動,赴大連市部分機關、社區(qū)、中學進行民族精神宣講。課后,同志們交流說,宣講效果最好的地方是中學。很多“80后”教師,“90后”中學生在朗誦詩歌、寄語祝福時失聲痛哭。這哭聲,代表了這個曾被誤解的群體對同胞的感情,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認同。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有這樣的接班人,大家還有什么需要擔心?
請相信,祖國的明天,將因“80后”、“90后”更美好!(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研究生 郝 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