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17日電 香港《文匯報》17日刊文說,當前中央防范物價過快上漲,首先可從增加供應入手,重點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同時還需防止游資炒作。有專家分析指出,政府應慎用行政壓低物價特別是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價格的手段,調控應在降低居民生活壓力和增加農民收入之間統(tǒng)籌兼顧。
文章摘編如下:
內地經(jīng)濟學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中央防范物價過快上漲,首先當從增加供應入手,重點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同時還需防止游資炒作。此外,專家指出,強行壓低農產品價格的手段并不足取,政府應在降低居民生活壓力和增加農民收入之間統(tǒng)籌兼顧。
須防強行壓低價格
10月份物價上漲創(chuàng)下25個月來新高,在新漲價因素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漲幅“貢獻”了74%,其中農產品價格上漲過快成為重要推手。清華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袁剛明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防范物價過快上漲,首先當從增加供給入手,重點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比如落實好“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鼓勵、支持擴大相關短缺農產品生產等。第二是對城鄉(xiāng)低收入者、在校家庭貧困學生等特殊群體,政府應采取有效的幫扶、補貼等措施,使他們的生活水平不因為物價上漲而降低。
此外,有關部門還應繼續(xù)運用財政、貨幣、行政等手段,保持貨幣流動性的適度、均衡,這是防范通脹的根本措施。同時,要防止游資炒作,加快建立金融、工商、物價等多部門價格預警和調控機制,對炒作生活必需品等違法行為給予嚴懲。
還有專家向香港文匯報強調,政府應慎用行政壓低物價特別是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價格的手段。一味壓低農副產品價格將挫傷農民積極性,并進一步扭曲價格機制,因此此輪物價調控應在降低居民生活壓力和增加農民收入二者間找到平衡。
各地紛出臺補貼措施
另據(jù)中通社報道,為應對食品價格上漲,各地紛紛出臺措施應對。15日武漢決定下月起至2011年2月,該市將向全市城市9萬低保戶,共20.2萬人發(fā)放每人每月30元的臨時物價補貼。3個月后,視當時物價水平再做調整。廣州10日決定在11月和12月,對全市低保對象、五保對象每人每月補貼50元;低收入困難家庭成員每人每月30元,共支出補貼金1,281萬元,惠及全市低收入困難群體13.3萬人。(海巖)
參與互動(0) | 【編輯:程濤】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