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來到高雄市杉林區(qū)訪問農戶。圖為張志軍(右)向高雄市農會總干事蕭漢俊(左二)了解臺灣南部地區(qū)特色農業(yè)發(fā)展情況。 中新網記者 劉舒凌 攝
中新網7月1日電 日前,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首次訪問臺灣,香港《大公報》1日文章稱,雖然對張志軍此行,島內有人發(fā)出了“不同聲音”,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能在半年內完成互訪,本身就表明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而透過張志軍訪臺的幾個細節(jié),頗能感受兩岸關系走到今天實屬來之不易,需倍加珍惜。
文章摘編如下:
兩岸關系發(fā)展到今天這樣的局面,來自兩岸的共同努力,作為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自然比常人有更深的感受。因此,張志軍感嘆道:這次從北京到臺灣,飛行一共不到3個小時,但是邁出這一步足足用了65年。
張志軍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來形容兩岸關系,無疑是在肯定兩岸關系發(fā)展現狀的同時,也不回避矛盾,真誠表達出前進中的阻力還不小。而互贈的琉璃和花瓶,也被媒體解讀為兩岸關系易碎需要小心呵護,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岸均十分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發(fā)展現狀。
綠營造次丟自己臉
正如之前所料,綠營對張志軍訪臺不會消停。而且,面對難得的表演機會,綠營如果不鬧出點動靜,那就不是綠營了。
民進黨大佬、高雄市市長陳菊表示“抱歉”,并稱實在不是臺灣的待客之道,應以更理性態(tài)度,來表達臺灣不同的聲音與意見。這似乎正應了之前所料:民進黨扮白臉歡迎,表面上不發(fā)動群眾抗議;“臺聯黨”扮黑臉攪局,暗地里由“臺聯黨”動員綠營支持者前往抗議。
其實,綠營這么一鬧,反倒映襯出張志軍大度豁達,以及島內少數人小氣自卑。回想今年2月,王郁琦訪問南京、上海,所到之處大陸民眾歡迎。此次張志軍訪問臺灣,四分之三的時間安排“走基層、接地氣”,同樣受到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歡迎。而少數人的所謂抗議,實際上只是一次拙劣的表演,丟盡了自己的臉面。
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張志軍踏上臺灣的土地本身就極具歷史意義?梢灶A見,隨著兩岸交流的常態(tài)化,兩岸關系將會在更高的層面上深化和發(fā)展;少數人的阻撓與反對,也只是自不量力的蚍蜉撼大樹,無趣而無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