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10月8日下午,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yī)學院和藥理學系,為剛剛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舉行慶祝會。錢永健和夫人溫迪(右),以及他的同事、學生等近百人出席。 中新社發(fā) 張煒 攝
|
當?shù)貢r間10月8日下午,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yī)學院和藥理學系,為剛剛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舉行慶祝會。錢永健和夫人溫迪(右),以及他的同事、學生等近百人出席。 中新社發(fā) 張煒 攝
|
中新網(wǎng)10月13日電 美國《僑報》發(fā)表中國旅美學者資中撰寫的文章說,沒拿諾貝爾獎,中國人不必自慚形穢。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的經(jīng)濟力量有限,只能先搞些應用研究,不可能花很多錢在基礎研究上。諾貝爾獎的對象是基礎研究,中國人沒有份,不能全怪其教育和科學體系。
文章摘錄如下: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在這幾天紛紛揭曉,今年因為有一位華裔化學家(錢永健)與其他兩位美國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使中國人和全球華人高興不已。錢永健不僅是華人,還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更使華人倍感欣慰。
截至目前,華人及華裔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的已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和錢永健共計7人。這兩天已引起國人的熱議,大都集中于:一、為何他們都是外籍華人,而非中國人?二、大陸的教育和科研體系出了什么問題,為何得不了諾獎?
依筆者看,不管他們是不是外籍華人,總之是炎黃子孫。是否大陸的教育和科研體系或制度出了問題,倒值得研究。面對國內幾乎一邊倒地對教育和科研體系制度大加達伐,筆者頗不以為然。
中國的教育和科研體系的確是有很多問題,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拿教育體系來說,楊振寧、李政道均先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丁肇中曾在臺灣成功大學就讀,李遠哲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崔琦也是大陸和香港大學培養(yǎng)出的尖子,然后才來美深造。因此,對大陸高等教育不必自慚形穢。
至于科研體系,中國科學家的素質不見得比別人差,問題出在經(jīng)費上。改革開放前,中國人還在忙著吃飯問題,政府能有多少經(jīng)費用在基礎科研上?改革開放后,中國人有些錢了,才敢搞載人航天。神舟系列飛船七次問天,一次比一次精彩,能說中國的科學家差勁?
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的經(jīng)濟力量有限,只能先搞些應用研究,不可能花很多錢在基礎研究上。諾貝爾獎的對象是基礎研究,中國人沒有份,不能全怪其教育和科學體系。
從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或醫(yī)學這些含金量比較高的獎項得獎情況來看,二戰(zhàn)后這么多年,大多數(shù)都是美國人出風頭。過去的老牌科技大國英國早已望其項背。劍橋大學從1904年起到2005年總計獲得過81次諾獎,獲獎數(shù)雖超過世界上所有大學和科研機構,但戰(zhàn)后與美國的那些名牌大學相比,在得獎人數(shù)上還是差了一截。經(jīng)濟實力拼不過,一切都得落后。
不要再打擊中國人的諾獎情結了。諾貝爾獎獲得除了要看科研成績外,還要看誰來推薦和誰來評審。不多說,本文只能就此打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