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3月29日下午,在加拿大西部華人聚居城市溫哥華,中國留學生和華人代表組織“反暴力,反媒體對西藏事件失實報道”集會游行活動,300多名參加者在市中心圖書館廣場集會,高喊“中國加油”、“停止失實報道”和“停止暴力”等口號。 中新社發(fā) 呂振亞 攝
|
當?shù)貢r間3月29日下午,在加拿大西部華人聚居城市溫哥華,中國留學生和華人代表組織“反暴力,反媒體對西藏事件失實報道”集會游行活動,300多名參加者在市中心圖書館廣場集會,高喊“中國加油”、“停止失實報道”和“停止暴力”等口號。 中新社發(fā) 呂振亞 攝
|
中新網(wǎng)12月19日電 美國《僑報》12月18日發(fā)表時事評論文章指出,西方有一個放不下的“優(yōu)越感”,促使他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當然會得出不符合事實的結(jié)論。當中國處于貧弱時代,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等接踵而至;當新中國建立之初,西方長期封鎖;當中國和平崛起,又被誣指“威脅”,并以雙重標準歪曲中國的人權(quán)。西藏問題不過是他們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的又一表現(xiàn)。其實,明智的西方人早已看到堅持“和為貴”的中國,在很多全球性問題上可以提供合作與支持。既如此,勸君莫再戴有色眼鏡看中國了。
文章摘錄如下:
所謂“中歐沖突”問題,其實集中表現(xiàn)在某些歐洲人身上。特別是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不尊重中國的主權(quán)和北京的再三勸告,執(zhí)意會見達賴,這才引發(fā)中國政府嚴正抗議、民眾批評。
有人認為,以上問題是“人權(quán)事項上的杯葛”,涉及西藏“民族自治權(quán)”問題,具有“基本人權(quán)”的性質(zhì)。也有人認為,沖突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傳統(tǒng)差異,是西方人為衛(wèi)護人權(quán)而表現(xiàn)的“公民勇氣”。
事實果真如此嗎?半個世紀以來,西藏經(jīng)過民主改革、民族自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GDP年均增長12%,農(nóng)牧民已享受居有定所、病有所醫(yī)、免費上學。印度媒體報道,藏區(qū)現(xiàn)有1700多座寺院及藏傳佛教場所,供4.6萬名僧尼朝圣,有4座清真寺和1座天主教堂分別供3000名伊斯蘭教信徒和700名基督教徒。傳統(tǒng)文化在西藏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充滿活力。
但達賴集團不甘心失敗,不愿正視西藏繁榮昌盛,不但組建武裝進行騷擾,還披著宗教的外衣全球游說,歪曲西藏現(xiàn)實,宣傳“中間道路”、“大藏區(qū)”等變相獨立詭計。特別是借北京奧運之機操弄拉薩“3•14打砸搶燒”和巴黎破壞圣火傳遞事件,其利令智昏可見一斑。
上述事例足以說明,中央政府和達賴集團的矛盾決不是“人權(quán)問題”或“基本人權(quán)”問題,而是中國人民維護統(tǒng)一和達賴集團謀劃分裂的大是大非問題,又是西藏民眾維護當家做主權(quán)利和達賴集團妄圖復辟農(nóng)奴制度的大是大非問題。這就不難理解,薩科齊等政客支持達賴的行為,只能被認為違反《聯(lián)合國憲章》原則、對中國內(nèi)政的粗暴干涉。
薩科齊這樣做是由于沒有溝通嗎?當然不是。他本人曾說過,“完全了解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對傳遞圣火的金晶表示過歉意,也選擇了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但最終還是出爾反爾。
難道全在文化差異?薩科齊等人不但知道中西文化差異,也知道共同點。例如國家統(tǒng)一、不容分裂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中國有,西方許多國家都有。腓力四世1303年為法國統(tǒng)一奠定基礎(chǔ),路易十一在1476年統(tǒng)一法蘭西,后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并經(jīng)過復辟和反復辟斗爭,先后建立法蘭西第一、第二共和國。到1940年代,法國還曾是被希特勒侵略的“不幸者”,直到二戰(zhàn)勝利才重獲獨立。這樣的史實,薩科齊不可能忘記,緣何又對中國運用“雙重標準”?
筆者看到,中國十分重視文化差異,主張不同文化借鑒包容、交流互補、求同存異、共同繁榮。筆者也看到,西方人也有明智的。如法國媒體人阿卜杜拉•瓦阿比致薩科齊的公開信說,薩科齊與達賴會面是“法國政府犯下的一個嚴重錯誤”。
薩科齊等人為何要犯這個“嚴重錯誤”?筆者以為,西方有一個放不下的“優(yōu)越感”,促使他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當然會得出不符合事實的結(jié)論。當中國處于貧弱時代,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等接踵而至;當新中國建立之初,西方長期封鎖;當中國和平崛起,又被誣指“威脅”,并以雙重標準歪曲中國的人權(quán)。西藏問題不過是他們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的又一表現(xiàn)。
其實,明智的西方人早已看到堅持“和為貴”的中國,在很多全球性問題上可以提供合作與支持。既如此,勸君莫再戴有色眼鏡看中國了。(求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