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1日電 香港《大公報》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說,央視春晚剛落幕便爭議四起。觀眾喜愛的演員今年也出現(xiàn)了是非褒貶,褒者如對劉謙,稱他再次用創(chuàng)新節(jié)目讓人們見證了奇跡。貶者如對趙本山的失望,過去很少見。分析認為,作為一個打造多年的知名品牌,央視春晚雖然在推新人和造明星上有目共睹,但實際質量卻逐年下降,一個明顯不足就是缺乏打造經典的長遠規(guī)劃。
文章摘編如下:
2010年央視春晚剛剛落下帷幕便爭議四起,有人將之歸結為“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春晚就是這么個玩意兒”。這話說得有點模棱兩可,卻帶出了歷年春晚的一個瓶頸──缺少經典。析其癥結,不外有三:一是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二是“老大”思維作祟;三是缺乏集體創(chuàng)新動力。
找出病源對癥下藥
每年春晚過后,都能聽到“今年不如去年”的說法,今年尤其突出。再往細里探究,“沒有印象最深的節(jié)目”之說就會浮出水面。因此,人們的總體印象是亂哄哄,正如某網友所說:“開場表演的不是歌舞,是人海戰(zhàn)術;馮鞏表演的不是相聲劇,是網絡流行語(過時的);宋祖英唱的不是歌,是孤獨;郭冬臨、牛莉表演的不是小品,是生活;孫楠表演的不是唱歌,是蹦迪;孩子們表演的不是舞蹈,是動畫片;姜昆表演的不是相聲,是自戀;《荷塘蓮語》秀的不是舞蹈,是舞美;黃宏、金玉婷表演的不是小品,是怪笑;王菲唱的不是歌,是傳奇;閻妮、殷桃表演的不是小品,是制服;小虎隊唱的不是歌,是歲月;劉謙表演的不是魔術,是震撼;趙本山表演的不是小品,是廣告;央視完成的不是春晚,是任務……”
在觀眾喜愛的演員中,今年也出現(xiàn)了是非褒貶,褒者如對臺灣魔術師劉謙,稱他去年一炮走紅,今年再次用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讓人們見證了奇跡。雖然也有人挑他的毛病,試圖破解“劉謙之迷”,卻是牽強附會加主觀臆測,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喜愛劉謙之人仍占壓倒多數。這同時還說明,節(jié)目創(chuàng)新,對于演員的藝術生命和榮辱毀譽同樣重要。貶者如對趙本山的失望,過去很少見,因為他在觀眾中的口碑歷來很好,也是歷年春晚的臺柱子。今年人們對他的失望之中,雖然有對小品的直接不滿,也有期望值過高的其它因素,因為在春晚開播之前,已有娛記高調宣揚說“本山大叔的小品,彩排時把人們逗笑了三十多次”。經此煽惑,觀眾的胃口自然會被高高地吊起,結果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一個打造了二十多年的知名品牌,央視春晚雖然在推新人和造明星上有目共睹,但實際質量卻是在逐年下降,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缺乏打造經典的長遠規(guī)劃,二十多年來,央視春晚中能夠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極為少見,央視春晚的瓶頸可謂是由來已久。其實,問題就擺在面上:一是只有龍頭沒有龍尾,缺乏群策群力的集體創(chuàng)新動力;二是獨占鰲頭的視聽平臺使其長期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三是在“老大”思維的制約下,只有局部戰(zhàn)役壓力,沒有人人明晰的戰(zhàn)略前瞻期許。
讓經典提升綜合國力
為突破央視春晚的瓶頸,很多人在獻計獻策,歸納起來,大致有六個方面可以在現(xiàn)有體制下加以改進:一是強化品牌意識,在晚會形式上最好能夠固定幾種風格不同的經典模式,或簡約,或華麗,繁簡之間來回轉換,如此好處是可以加深組創(chuàng)人員對于晚會的總體把握,把對形式的關注精力更多地投放在內容上。
二是廣攬英才,成立一個以春晚為核心的長久型創(chuàng)作團隊,同時約請各界專家如心理學家、民俗學家、史學家、醫(yī)學專家但任長期顧問,通過反復論證觀眾審美需求的普遍規(guī)律,和由專人進行的不間斷調研,定期為改進每年的春晚,提供新鮮而又真實可信的數據。
三是把春晚的領導權與藝術指揮權剝離,然后從全國的導演同行中通過“春晚導演擂臺賽”的方式精挑細選,以確保創(chuàng)作團隊不暮的朝氣。
四是對晚會風格的多樣性,也要有一個長遠規(guī)劃,不能年年想出新,年年“落不是”。只要明確晚會的重心是“打造經典”,就一定要有一個統(tǒng)一長遠的創(chuàng)作思路,這樣才能在強調藝術創(chuàng)新的同時,給經典之作的破土而出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也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五是對于演員陣容的篩選,不能過多考慮“照顧”(如少數民族比例、不同地區(qū)的比例、主旋律在節(jié)目總量中所占的比例等),應該從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出發(fā),從觀眾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充分尊重編、導、演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使所有節(jié)目在登上春晚舞臺之前,就已經具備了深厚的人文根基,經典之作更離不開千錘百煉。
六是吃透“以人為本”的精髓,從人性化的高度上提升春晚作品的總體質量。
可資借鑒的是奧地利維也納一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年年舉世矚目,年年演奏的卻都是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其中的奧妙就在于,恰恰是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在發(fā)揮著足以抗衡審美疲勞的無窮魅力。而在形式上,無論豪華還是簡約,都不過是一種點綴。央視完全可以參照這一做法,在明年的春晚上來一個“而今邁步從頭越”。而且,作為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打造藝術上乘的經典之作,也有利于提升中國的綜合實力。(甄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