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輩欺負后輩:天經地義的風景
從表面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與中國文化非常相近的文化,其實從文化人類學的構造與功能上講,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從本質上講,日本文化是一種“稻作文化”,“稻作文化”的特征決定了古代日本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牢固的較大的共同體結構。水田作業(yè)需要治水,建立井堰水路和龐大的蓄水池,這不僅是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僅僅依靠較小共同體也難以完成。在日本,經常是許多村落完成一個用水系統(tǒng),因此,只有集團甚至較大的集團才能完成一個生產過程。這決定了日本人對“群”的巨大的依賴性。這種牢固的群體結構,構成日本源遠流長的社會結構,在這種社會結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是一種個人難以獨立,缺乏個性與自我意識的“紐帶文化”,這種“紐帶文化”的特點,一直延續(xù)到近、現(xiàn)代。日本文化人類學者中根千枝說,可以明確地說:所屬單位,也就是所謂“公司”、“大學”這個框框,在集團構成、集團確認中承擔著重大的社會性的意義,而個人本身的資格,只是第二位的東西。
這種“紐帶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尊重“序列”。日本的集團構成,用中根千枝的話來說,是一種“縱式社會”,是嚴格的上下主從關系,這種上下主從關系多層次地重疊而成整個社會階層的結構。在傳統(tǒng)的日本集團結構中,非常強調“前輩”和“后輩”之分,就是后進入集團的人一定要服從和尊重先進入集團的人,不管前輩是人才還是草包。而作為這種集團特征的一個衍生物,就是在日本的集團中,前輩欺負后輩是天經地義的,人們不會認為這有什么不對。
小王在一家機械設計公司工作,他是碩士畢業(yè),由于專業(yè)對口,小王對這家公司的業(yè)務很熟悉,剛進去時,他覺得依靠自己的才能,很快就會做出一番事業(yè)來,也很快會得到提拔。
但是過了不久他就認識到他的想像和現(xiàn)實之間有很大的距離。直接對他的工作負責的一位前輩,雖然在業(yè)務上不如他,但是每天都對自己指手畫腳,開始他還不服氣,和前輩爭辯過幾回,但是他看看周圍的人,都對他投來異樣的目光。他覺得自己說得特別正確,但是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反而有的人站出來和草包前輩一起聲討他。過后有的同事告訴他說:在日本的公司中,和前輩頂嘴是很不正常也是很不禮貌的事情,希望他注意。
從此以后,那個前輩再上他的面前指手畫腳,他也不去爭辯了。但是沒想到這個前輩變本加厲,好像他的任務不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是專門來挑他的錯。就像魯迅的《阿Q正傳》里的王胡和阿Q抓虱子,抓著一個大的就非常興奮,抓著一個中的尚可,抓著一個小的,沒搞出什么動靜來,就很失望。也就是說這個前輩專門找他的碴,其興奮程度也根據他抓住的所謂的“錯誤”的大中小而不同。
被前輩這樣搞了半年,小王只好辭掉了這個工作。
在一家印刷公司工作的譚先生告訴記者,他進公司時已經30多歲了,在新社員中年齡偏大,他覺得自己是碩士畢業(yè),而其他的新社員大都是大學本科畢業(yè),有的還是專門學校畢業(yè),從歲數(shù)講,和那些20出頭的小青年們比,自己走過的橋要比他們走過的路還多,他們多少應該尊重一點自己。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進了公司后,和她一起工作的20多歲的小姑娘比他先進來幾天,雖還不是一個正式職員,但也儼然是他的前輩,因此對他說話很不客氣,聲色俱厲,經常指導他這個,那個,有時把他叫到一旁一本正經地教訓一頓。
他很不服氣,但是他來日本的時間長,知道日本前輩和后輩的規(guī)矩,因此只好忍氣吞聲。
“但是有人替我整治了她!弊T先生不無幽默地告訴記者。他說:幾天以后,公司的社長領來一個小姑娘,對譚先生的“女前輩”說:你來教教她工作,她是新來的!芭拜叀币豢从中聛硪粋,立刻失去了欺負譚先生的興趣,開始玩弄這個新的后輩,她覺得按照日本集團不成文的規(guī)矩,新來的就是要被欺負,因此她專揀尖酸刻薄語言來欺負這個新來的小姑娘。
過了幾天,“女前輩”到了轉正的時候了,但是她卻沒有像那些試用社員那樣轉正,而是被開除了。
后來大家才知道,被她欺負的那個新來的小姑娘是社長的女兒。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