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建筑世家、18歲出國留學、6年后回到國內(nèi),后辭去大學老師的工作前往漢源縣,全身心投入到新縣城房建工程中——在漢源新縣城東區(qū)K組團,來自湖北省荊門建筑總公司的工程師朱強懷揣“人生在于磨礪”的信念,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災區(qū)群眾的牽掛。從此,他的人生便多了一份難忘的記憶。
身在海外 心系地震災區(qū)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舉國悲痛。驚聞噩耗,身在海外的華人、留學生紛紛解囊相助。正在加拿大溫哥華讀研究生的朱強便是眾多留學生中的一個。
“心酸、悲痛是最強烈的感受!敝鞆娀貞,那段時間,他和同學每天都在關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看著那些慘不忍睹的場面,受災群眾驚恐、渴望救援的眼神,朱強歸心似箭。學習土木工程的他想:“災后恢復重建,有大規(guī)模的民房和公共設施急需建設,我所學的專業(yè)正好符合需要!本瓦@樣,朱強萌發(fā)了回國到災區(qū)援建的念頭。
研究生答辯結束,朱強放棄了在溫哥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工作的機會,回到了闊別6年的祖國。然而,朱強的想法并未得到父親的支持。父親認為,以朱強的條件,完全有能力和條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展拳腳。在與父親的僵持中,朱強選擇了折中的辦法:回國在湖北某大學當老師。
在旁人眼里,大學老師輕松自在,社會地位又高,是難得的好工作。然而,幾個月的時間里,朱強魂牽夢繞的依然是災區(qū)群眾。幾經(jīng)思考,朱強辭去了大學老師的工作,應聘到了湖北省荊門建筑總公司,離援建災區(qū)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毅然抉擇 汗灑蘿卜崗
2009年8月,雖然與父親意見相左,朱強還是選擇了隨公司前往雅安市漢源縣,投入到新縣城東區(qū)房建工程中。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面對雜草叢生的荒坡和漢源8月明晃晃的太陽,朱強心里不由得犯了嘀咕。人生在于磨礪,面對困難,朱強決定堅持下去。
朱強告訴記者,在加拿大留學的6年時間里,自己最大的收獲除了學到知識和開闊眼界外,還學到了自立自強。在6年的時間里,他做過幫廚、司機,看過別人的臉色,受過委屈,深切體會了掙錢的辛酸,也更加堅定了“人生在于磨礪”的信念。在剛來漢源的第一個月,朱強晚上住板房,白天穿梭在荒草叢生的蘿卜崗,頭頂烈日,扛著測量儀器,測量、計算、統(tǒng)計,與在加拿大每日開車去工地,大部分時間在室內(nèi)做設計的日子相比,漢源的日子枯燥而艱苦。第一個月結束,朱強返回湖北辦事,本來細皮嫩肉的他被同學戲稱“是從非洲回來的”。
即使這樣,對于援建漢源的抉擇,朱強絲毫不后悔,他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等到老去的時候,回想起來,這會是我人生中一件極有意義的事!痹谥鞆娍磥,如果說留學給自己帶來了豐富的知識、寬闊的眼界和自立自強,那么援建漢源則為自己的知識尋找了一個施展的舞臺,獲得了更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而且更加磨練了自己。
“漢源新縣城的工地是個生動的課堂!敝鞆姼嬖V記者,2009年11月的一天,朱強和一名工友正在做測量工作時,背后的擋墻突然發(fā)生滑坡,當土石塊垮塌到朱強身后時,他還沒反應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傻愣著被工友一把推出事發(fā)地;仡^看到不斷滑落的土石方,朱強直冒冷汗,方才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因此,作為工程師,朱強對“安全施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經(jīng)過半年多的時間,朱強在蘿卜崗上變得黑壯成熟了,眼看著災區(qū)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朱強打心眼里高興。而對他的表現(xiàn),他所在項目部的經(jīng)理吳少華稱贊其“踏實勤奮、吃苦耐勞,是個很不錯的小伙子,以后必然大有作為!(劉世杰 高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