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 日前,四川省出臺一項全新的戶籍改革制度:取消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戶口,建立全省統(tǒng)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放開地級城市的戶口辦理工作,從而推動農村人口向非農業(yè)人口、向城鎮(zhèn)人口的轉移。
據中國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報道,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湯留生介紹說:“(新制度)主要內容包括這么幾個方面:一點就是凡是在城市里面居住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員;第二點就是有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第三點就是有正當職業(yè)的!
報道說,四川的此項改革,將放開除省會城市成都以外的所有大中城市,任何人只要在該城市擁有合法的固定住所或者穩(wěn)定的職業(yè),都可根據本人意愿辦理城市常駐戶口。取消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戶口,建立全省統(tǒng)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普通大中專院校學生可選擇戶口遷移或者保留原籍。放開家屬投靠限制,遷移到城市的戶主的配偶及子女不受年齡、結婚時間、暫住期限、有無職業(yè)的限制。
四川是中國農業(yè)大省,有近7000萬農民。四川省共有21個地級市、自治州,180個縣級市。戶籍放開,意義重大。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說:“四川這項改革至少在整個西部地區(qū)具有表率的意義,它對整個四川省甚至西部的農村人口向非農業(yè)、向城鎮(zhèn)的轉移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專家指出:戶籍改革不能單項突破
戶籍制度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作,有關專家指出:要實現中國公民的遷徙自由,戶籍制度的單項突破只是改革的一部分,它還需要各項改革的整體推進。針對以往戶籍制度改革所遇到的問題,目前,四川省公安廳正在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在成都市武侯區(qū)的一個戶口辦證大廳,已經放開了兩年的小城鎮(zhèn)戶口遷移,在具體的辦理中,還是無法滿足遷徙居民的需要,家住成都市簇橋鄉(xiāng)的陳萬英女士,準備將還在四川大邑縣的丈夫的戶口遷入簇橋,可是咨詢的結果卻是不能辦。一直在參與四川省戶籍制度改革的四川省公安廳戶政支隊長嚴洪兵說,陳女士丈夫的戶口遷移本來是可以辦理的,但是由于受當地政府的諸多限制,目前還得不到辦理。
嚴洪兵還說,戶籍制度在具體的執(zhí)行過程中,常常因為諸如計委提出要控制人口規(guī)模、勞動部門提出城市保障不能到位、人事部門提出編制問題無法解決等情況,受到種種阻礙。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認為:“公安部門出臺的戶口遷移改革措施,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不是改革的結束,而僅僅是開始,在這個戶口、勞動、人事、教育、福利、住房等等于流入城市人口的生產、生活相關的各部門,他們都要進行相應的配套改革。
——新聞背景:各地戶籍制度改革
不僅僅是在四川、廣東,此前,中國已經有多個地方開始了戶籍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曾經是戶口控制最嚴格的城市之一,1999年,上海宣布對外地高校畢業(yè)生放開數量限制,隨后又為更多的外來人才發(fā)放了“藍印戶口”,成為當時轟動中國的“戶籍革命”。
2000年底,浙江省宣布在全省取消“農轉非”指標限制,凡是在縣級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穩(wěn)定職業(yè)或生活來源、居住達一定年限的公民,均可申請轉為城鎮(zhèn)居民戶口。
在河北的石家莊,戶籍制度也進行了重大的改革。2001年8月,石家莊市公布了七條入市標準,符合其中一條即可辦理進市手續(xù)。據了解,改革實施后的第一年就有36萬人落戶石家莊,其中外地人就達10萬。
2002年12月,江蘇省宣布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取消進城人口的計劃指標限制。并提出到2010年,江蘇全省的城鎮(zhèn)化水平要達到50%以上。
——戶籍制度改革回顧
戶籍制度在中國已經有45年的歷史,戶籍制度經歷過的重大改革有: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頒布,中國正式確立了戶口遷移審批制度和憑證落戶制度。
1963年,公安部依據是否擁有國家計劃供應的商品糧將戶口劃分為“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戶口”。
1975年,新修正的《憲法》頒布取消了關于公民遷徙自由的條文。
1997年,中國開始小城鎮(zhèn)戶籍制度改革試點。
2000年,浙江省在中國率先取消地市級以下城市進城指標和“農轉非”指標。
2001年,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為第一個全面放開市區(qū)戶口準入限制的省會城市。
2002年,江蘇省全面取消農業(yè)戶口和非農業(yè)戶口,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