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今天的香港文匯報刊登文章,援引專家的觀點,指出目前在內地使用的SARS診斷標準臨床應用效果很好,能有效防止遺漏可疑病例,并保證精確確診病人。
據了解,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關標準,衛(wèi)生部在參考大量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曾兩次完善SARS診斷標準。北京防治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道專家翁心植認為,目前使用的診斷標準具有三大可取之處。
一是將“是否有接觸史”當作重要診斷指針,凡是與SARS病人有過密切接觸或兩周內到過疫區(qū),同時伴有發(fā)燒38度、白細胞降低者都要納入留院觀察以上的治療范圍。
二是為防止遺漏可疑病人,這套標準采取了“寬進嚴出”的做法,即對那些沒有明顯接觸史,但也出現發(fā)燒、白細胞下降、肺部陰影的病人納入疑似病例的范圍,經過一段時間的病情觀察和診斷排查,再進行確診。而對于治愈的確診病例,會延長留院觀察時間,確保萬無一失后才準出院。
據指出,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診斷標準并未將“無接觸史”的病人診斷為疑似或確診病例。但翁教授認為,中國的做法更加嚴格,更具安全性。他說,人民醫(yī)院接收的首例病人就沒有明確有接觸史,但后來也確診為SARS病人。
三是這套標準的確診精度更高。據了解,世衛(wèi)將“兩周內到過疫區(qū)、發(fā)燒38度以上、肺部有陰影”的病人直接診斷為SARS病人。而根據中國的診斷標準,還需對這類病人進行抗菌藥物治療效果的檢驗,如無明顯效果才會確診SARS病人,更加細化地區(qū)分了確診與疑似病例。
針對世衛(wèi)將“到過疫區(qū)、因不明原因急性呼吸道疾病致死者”也定為確診病例的做法,翁教授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很多疾病最終都可以導致急性呼吸道病癥致死。
翁教授同時指出,臨床診斷不可能百分百正確,但目前的衛(wèi)生部的這套診斷標準非常符合臨床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