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24日電 光明日報報道,目前,中國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chuàng)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沈德立說:“創(chuàng)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xiàn),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qū)。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個誤區(qū):對于孩子,大人們“關注成功重于失敗,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
沈德立認為,這八個誤區(qū)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并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中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chuàng)造力卻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shù)”。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陳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