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宋訪大陸,揭開了兩岸關系的新頁,但僵局仍未打破,臺灣當局還未能擺脫舊有思維窠臼和“臺獨”包袱。陳水扁慣于看風使舵,路線與策略搖擺不定,很難擺脫客觀政治環(huán)境的限制。未來,其兩岸政策很難有突破性的調整,仍然會在“和解”與“對抗”之間左右擺蕩,人們所期望的兩岸關系春暖花開還有待時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今年四五月間接踵訪問大陸,實現(xiàn)了“胡連會”和“胡宋會”,取得重要成果并發(fā)表“新聞公報”和“會談公報”。這是兩岸政黨交往和兩岸關系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兩岸關系發(fā)展進入一個歷史新階段,其意義和作用勢必進一步發(fā)酵,對推動和改善兩岸關系將持續(xù)發(fā)揮積極影響,當然,也會對島內政治生態(tài)和政治走向產(chǎn)生影響。
民進黨亂了方寸
開放臺灣農(nóng)產(chǎn)品到大陸銷售、開放大陸游客到臺灣旅游、贈送給臺灣大熊貓等一系列“大禮”,則是大陸方面向臺灣人民持續(xù)釋放的極大善意,影響深遠。盡管民進黨當局至今仍在曲解甚至阻撓這些善意舉措的貫徹落實,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已經(jīng)切實感受到了大陸的善意和誠意。如果民進黨當局長時間拿不出像樣的對策,不能滿足廣大臺灣民眾的愿望和需求,將要付出更大的政治成本。
回想2004年島內“正名”、“制憲”、“臺獨時間表”那些分裂活動的囂張,將兩岸關系和海峽和平帶到了危險的邊緣,再與2005年的這個“春天的故事”相比較,就可以體會“物極必反”這句中國成語的精妙和深刻了。
應該說,在兩岸關系發(fā)展處于僵局時,中國共產(chǎn)黨審時度勢,向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發(fā)出邀請,反映出中國共產(chǎn)黨客觀地看待中國現(xiàn)代史和國共關系的發(fā)展,中共適應兩岸人民要求、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遏制“臺獨”,采取高瞻遠矚寬容大度的態(tài)度和方式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和解,特別是政治上的大和解。這反映了中共新一屆領導對臺政策的新思維,在一個中國的原則更堅定更明確的同時,策略方式上更包容、更有彈性,也更具以民為本的思想,主動、積極、務實和靈活,“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反觀民進黨當局,對連宋“大陸行”先是恫嚇不成,繼又扭曲污蔑,甚至“背后捅刀子”;對連宋“大陸行”的成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拒不接受,顯示出“我當家只有我說了算”充滿小家子氣的狹隘心態(tài)。曾幾何時,島內分裂勢力肆意妄為,民進黨當局出自選舉考量,將“臺獨”活動鼓噪到快要失控的地步,毒化了兩岸關系,撕裂了島內族群,甚至也惹惱了美國。選后,民進黨當局出自自身的需要,不得不重新修補這三方面的關系,提出了所謂“和解”路線。春節(jié)包機、“扁宋會”和軍購案就是相應的“修補劑”。形勢比人強。連宋大陸行這一波來得太快太猛,民進黨當局原來的盤子太小,于是亂了方寸,也亂了節(jié)奏,可謂狼狽不堪。沒有大概念,只知道打小算盤怎么能不被沖得人仰馬翻?
打破紅帽子神化
連宋的大陸之行碩果累累,有利于改善和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其一,開創(chuàng)了兩岸交流交往的新渠道新模式。連宋訪問大陸的成功,確立了兩岸交流中政黨之間交往合作的重要平臺,結束了因意識形態(tài)而對立的局面,從兩岸間政冷經(jīng)熱、官冷民熱的交流狀態(tài)中開辟了一條新路,并找到了以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文化為基本出發(fā)點和著眼點的思路,讓兩岸交流交往得以避開舊模式的瓶頸,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共同語言,避異趨同,兩岸有望整合,人民有望共同規(guī)劃未來愿景。連戰(zhàn)先生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便可以看作是此思路的一種模式。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為民進黨有朝一日掙脫羈絆與中共接觸交流預留出活門。
其二,打破了臺灣島內“臺獨”勢力編織的“帽子陣”和偏狹價值觀,開啟了發(fā)展兩岸關系的新思路。眾所周知,2000年之前,臺灣島內泛藍陣營還敢講統(tǒng)一、反“臺獨”,民進黨上臺后,泛藍陣營在談及兩岸議題時盡管噤聲不語仍動輒得咎,一頂“聯(lián)共賣臺”的帽子懸在頭上,讓泛藍一直伸不直腰,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連宋“大陸行”頂住了壓力,拆穿了“紅帽子”神話,使其“魔力”失靈。兩岸“雙贏論述”,獲得了臺灣民眾的肯定和支持。臺灣學者認為,一旦兩岸“和則兩贏,抗則兩輸”成為臺灣民眾的主流共識,那么“臺獨”活動將會被大大壓制。
其三,通過媒體全方位、大規(guī)模的報道,使兩岸民眾對彼此的情況和情感有了史無前例的了解和認識。對于連宋訪問大陸,大陸方面全程開放海內外媒體采訪報道。借助于臺灣和國際媒體特別是電視直播,在連宋“登陸”的同時,大陸的整體形象也實現(xiàn)了“登島”,使廣大臺灣民眾領略了大陸領導人的風度與氣質、感受到大陸人民對臺灣同胞的骨肉親情,看到了悠久的中華歷史文化以及各個方面的建設成就,對大陸的正面印象不斷增加。諸多媒體圍繞連宋訪問大陸進行報道,客觀上對于兩岸人民互相了解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促進作用。
春暖花開待時日
連戰(zhàn)先生最近表示,“假如兩岸能逐步對話和解,不論在什么立場或地方,我能盡到綿薄之力,都是應該的。大家好好想一想,在這個時刻,還有什么比兩岸雙贏、和平、互惠更重要?”發(fā)展兩岸關系要從大處著眼,要有大格局。所謂的“大”,是指全球化的大趨勢、兩岸經(jīng)濟必然進一步整合的大趨勢、兩岸早晚將走向和解、統(tǒng)一的大趨勢、中國必將興旺發(fā)達的大趨勢;相對而言的“小”,是指臺灣島內的權力格局和政治矛盾。跳不出這個小格局,就只能是蠅營茍茍坐井觀天,難以對兩岸關系有所建樹,也不會在上述大趨勢中找到相應的位置。
就中國大陸方面而言,同臺灣的政黨接觸主要著眼于“四個有利”,即胡錦濤總書記講的“只要是對臺灣同胞有利、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對維護臺海地區(qū)和平有利、對兩岸關系發(fā)展與和平統(tǒng)一有利的事情,祖國大陸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對于同什么人談,沒有任何成見,也沒有因為哪個人當權就不愿意談。更不存在大陸插手和介入島內政爭的問題,也不存在什么“把牌做給哪一邊”的考慮。兩岸之間多一些溝通的渠道總是會好一些,基于這樣的考慮,大陸方面固然要同臺灣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黨共同推動兩岸關系的改善和發(fā)展,同時也密切注意民進黨的變化哪怕是很微小的變化,力求“多一些溝通的渠道”,不管是什么人、什么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只要現(xiàn)在承認體現(xiàn)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大陸都會一視同仁,對其作出正面響應,與之接觸交往。
連宋訪大陸,揭開了兩岸關系的新頁,但僵局仍未打破,臺灣當局何去何從還有待觀察。近期看來,臺灣當局還未能擺脫舊有思維窠臼和“臺獨”包袱,盡管已經(jīng)意識到“‘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路”,但心有不甘。陳水扁慣于看風使舵、擅長投機,路線與策略搖擺不定,抗壓性差,缺少擔當,很難擺脫客觀政治環(huán)境對他的限制。他面臨大陸、美國、泛藍、民進黨內以及島內“急獨”勢力不同方向的擠壓拉扯。在未來只剩下3年的任期中,可以預料,其兩岸政策很難有突破性的調整,仍然會在“和解”與“對抗”之間左右擺蕩,既不敢“急獨”,也不會放棄“臺獨”,而繼續(xù)拿兩岸關系作籌碼,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島內和(民進)黨內的爭斗上。人們所期望的兩岸關系的春暖花開,恐怕還有待時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鄭固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