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月的北京,中國人用智慧決策未來,用愛心規(guī)劃家園,用責任擁抱世界。2006的這個春天,中國播下了新的種子,13天的真誠互動,13個牽動百姓的期待。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今日關注》攜手中國新聞社等多家媒體傾聽百姓聲音,解讀《中國焦點》。
走向新農村
來自第一線
嘉賓: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首席記者 任永蔚
主持人(王世林):
觀眾朋友,這里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歡迎收看《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jié)目——中國焦點2006。
今天(2006年3月5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開幕會上做了政府工作報告。那么會議上都有哪些最新的消息,我們首先請進我們兩會的首席記者任永蔚,永蔚,今天上午是在演播室直播了整個會議的情況,那么你是在現(xiàn)場親耳聆聽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相信您的感受跟你的感受肯定和我們不一樣。
任永蔚:
對,我在大會堂里聆聽總理的報告,我有一個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總理他不是在讀報告,而是在面對面的在跟代表說話,每一句都很中肯,而且字字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措施,正因為說到大家的心坎里,所以代表引起了共鳴,整個報告過程大概有30多次掌聲,我自己也是很感動。
主持人:
我統(tǒng)計了一下,大概是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有30多次掌聲,確實整個氣氛一直非常熱烈。
任永蔚:
而且我自己體會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理在說到農村問題時,我自己也粗略地統(tǒng)計了一下,講到農村問題的時候,代表給予了七次掌聲。比如說總理在說到“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這里獲得一次掌聲。然后總理說到“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這是一個重大轉變”,這里也獲得了掌聲。然后總理還說到“通過堅持不懈努力,使農村基礎設施有一個大的改善,這里又一次掌聲。還有說到農業(yè)稅的問題時,總理說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這是獲得第四次掌聲。那么之后,總理還說到“現(xiàn)在農村工作更艱難,一定要堅定不移的推進”,獲得了第五次掌聲。特別是總理談到免除農村學雜費,“使農村普遍實行免除學雜費的義務教育時”,這一句話就受到了兩次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
雖然這一塊不是在新農村建設這一部分里面,但是也涉及到農村的問題。
任永蔚:
所以你感受到這個新農村建設它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標語,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且我通過總理在報告中,他一些著重語氣詞,我也有所觸動。
主持人:
哪些詞語給你留下印象?
任永蔚:
比如反哺,這是一個很人性化的詞,我們都知道“鴨反哺、羊跪乳”的道理,過去50多年中,中國的工業(yè)城市可以說積累是靠農村,在農村母親的奶水里長大了,現(xiàn)在孩子長大了,就應該回饋母親,相當人性化的。所以說,講到新農村的建設,總理他不是說的一個口號,而是對農民這個人的關懷。
主持人:
看來今天上午整個報告,給你印象最深的就是關于總理談到新農村建設這一塊比較多,其它還有什么比較深刻的感受?
任永蔚:
而且總理說到臺灣問題,我想大家當時也感受到了。
主持人:
掌聲持續(xù)時間特別長,特別熱烈。
任永蔚:
對,而且今天我們再說到農村問題,我做了一個有心的這么一個觀察,就2005年的報告跟2006年的報告對比一下,去年總理對農民做出的承諾,今年可以說件件都得到了落實,我想明年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今年這些對農民的這種莊重的承諾也相信都會件件得到落實的。
主持人:
好,這就是我們的首席記者任永蔚,今天給我們帶來會議上的最新消息。
今日焦點
觀眾朋友,這里是《今日關注》兩會特別節(jié)目——中國焦點2006。我們的兩會特別節(jié)目是和八家媒體共同聯(lián)動、共同來關注的,這些媒體今天都在關注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民日報:
“農”字開篇的人大會議
“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實現(xiàn)未來5年的宏偉藍圖已經從“農”字開篇。“農”字開篇合國情,順民心,后勁足。農業(yè)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wěn)則社會安。
中國新聞社:
不能讓農民作“過路財神”
全國人大代表周家貴:不能讓農民作“過路財神”,不能讓農民好不容易才從這個荷包送進去的錢又從另一個荷包里拿走了。
全國政協(xié)委員、作家賈平凹: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扎扎實實,“不能走形式,不能哄人,不能做花樣文章”。
國際在線:
總理一諾千金 農民雙喜臨門
“古今興盛皆在于實,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溫家寶總理2005年兩會作出的惠農承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件件有了安排,給中國的9億農民帶來了欣喜。一年間,政府從每項實事抓起,從每個細節(jié)做起,向全國人民交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答卷。
中國新聞網:
“兩會”在不變與變中前行
今年“兩會”呈現(xiàn)不少積極變化。在與民眾互動中,此次“兩會”更加注重體察民情,聆聽民聲,聚納民智,便利民生。在不變與變之間,正如《易經》所云:“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如斯,則未來中國將走得更穩(wěn),走得更遠。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