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經(jīng)營的煤礦不符合開采條件存在安全隱患被關(guān)閉,北京燕山宏大礦業(yè)中心法定代表人常樹便雇人將硫酸潑到一位工委主任的臉上造成其重傷。8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常樹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年,剝奪政治權(quán)利二年。其他幾名被告人趙國光、張學義、王占華、郭志亮因犯故意傷害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到七年。
今年55歲的常樹,北京市人,系北京燕山宏大礦業(yè)中心法定代表,被告人趙國光(曾用名趙國峰,綽號“二虎”)今年30歲,與另一名39歲的被告人張學義(綽號“老六”)都是黑龍江省海林市人。54歲的被告人王占華(綽號“王二”)與49歲的郭志亮(綽號“老三”)都是房山區(qū)無業(yè)人員,王占華曾于1972年9月曾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經(jīng)一中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常樹因其開設的煤礦欲被關(guān)閉而對時任燕山辦事處主任的史某(男,時年49歲)不滿,并起意對史進行報復。為此,常樹出資雇傭被告人王占華,王占華糾集被告人郭志亮,郭志亮糾集被告人張學義,張學義又糾集被告人趙國光。經(jīng)張學義帶趙國光認路、并指認了被害人及購買了作案工具。
2004年6月21日7時許,被告人趙國光、張學義攜帶裝有硫酸的注射器,在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山迎風北莊南里17號樓史某住處附近,趁史某不備,趙國光將注射器內(nèi)硫酸噴向史的臉部及左前臂,造成史某容貌毀損,經(jīng)鑒定為重傷,傷殘程度為八級。被告人趙國光于2007年1月29日被查獲歸案,后公安人員在趙國光的協(xié)助下將張學義抓獲;被告人郭志亮、王占華、常樹分別被查獲歸案。
據(jù)被害人史某陳述,2004年6月21日7時38分許,他下樓去上班,走到樓下時,看見接他的車停在單元門口,就走到副駕駛門前,拉開車門準備上車,身后有人大喊一聲,他回頭看時,身后那個人用類似注射器的東西朝他臉部噴了一下,他一哈腰,那個人又朝他身上噴了一下,他用左小臂擋住臉部,后那人從他身邊往東跑了,他也追了出去。因感到臉部和小臂很疼,他也沒追上那個人,司機就開車將他送醫(yī)院了。據(jù)史某說,他曾收到過幾個威脅的短信。
在一中院對此案進行審理中,常樹對自己雇兇實施報復行為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據(jù)常樹說,他與史某是上下級關(guān)系,因為他在煤礦開采過程中與史某產(chǎn)生矛盾,兩人還在常樹去找史某時發(fā)生過爭吵。后來在與此案的另一名被告人王占華聊天時提出要報復一下史某,王占華告訴常樹有兩個東北人能為他出這口氣,于是常樹先后拿出11萬多元錢給王占華。在王的安排下,趙國光和張學義經(jīng)過踩點認人,并購買了注射用的針管和硫酸,而此案的另一名被告人郭志亮則為趙張二人提供了史某的家庭住址和車牌號。2004年6月21日早上,剛走出家門準備外出的史某打開車門上車時,趙國光將硫酸潑到了史某的臉上等處。事辦完后,張學義拿到了兩萬元,他分給了趙國光幾千元,法庭上趙回答為什么要去實施傷害行為時,他的理由是因為需要錢花就做了。
宣判后,除常樹外,其他四名被告人當時就表示要上訴。而常樹則表示要與律師商量后才決定是否上訴。記者采訪被告人常樹時,常樹告訴記者,他與史某的矛盾是公開的,他讓王占華報復史某,但沒想到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案發(fā)后第二天,公安人員都找到了常樹向他了解情況。常樹說當時公安人員問得很委婉,他當時存在僥幸心理,就沒承認。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的2月份,他去了新疆吐魯蕃開了一家莊旅游商品店,據(jù)常樹說,他被公安人員抓捕前的兩年多時間里心里一直不踏實,這期間公安人員找了他七八次,他都沒承認。直到另一名被告人王占華被抓獲歸案,將他供了出來。常樹說他被抓后,心是里才踏實下來。
北京一中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常樹、王占華、郭志亮、張學義、趙國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其行為均已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依法應予懲處。鑒于趙國光被抓獲后能協(xié)助司法機關(guān)抓捕張學義,有立功表現(xiàn),故對其依法予以從輕處罰;被告人王占華、郭志亮、張學義被抓獲后,能揭發(fā)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故對其酌予從輕處罰。對于常樹的辯護人提出的被害人所受重傷不屬于嚴重殘疾的辯護意見成立,予以采納。對于王占華的辯護人提出的王占華在常樹的授意和指使下實施的傷害他人的行為,王占華系從犯和郭志亮的辯護人提出的郭志亮沒有具體策劃、實施犯罪行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和輔助作用,應屬從犯的辯護意見,法院認為王占華、郭志亮雖受他人指使,但二人均積極糾集他人實施報復傷害行為,在共同犯罪中均起主要作用,故王占華和郭志亮的辯護人提出的此項辯護意見不能成立,均不予采納。根據(jù)被告人常樹、王占華、郭志亮、張學義、趙國光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zhì)、情節(jié)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作出了上述一審判決。(王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