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找的是‘水簾洞’吧?”采訪車剛進入祿勸縣皎西鄉(xiāng)杉樂村委會,村民們就知道記者要前往七公里之外的“水簾洞”。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緣于“水簾洞”在1年前住進了一對古稀老夫婦。
能夠選擇這樣的地方居住無異于神仙眷侶。但好奇村民紛紛來到洞內看望老人,發(fā)現(xiàn)他們竟然是被5個子女遺棄的村民陳仕堯夫婦。
古稀老人山腰穴居
“水簾洞”位于滇、川交界之處的大轉彎山上,從杉樂村委會出發(fā)幾公里后,手機就會收到來自四川發(fā)來的歡迎短信。8月12日上午,持續(xù)幾天的降雨終于停了下來,白色的霧氣籠罩著大轉彎山,熱情帶隊的村民站在山丫口上,用手指著一塊懸在半空中的巨大巖石:“老人住的山洞就在下面。”
經過80多分鐘的連滾帶爬后,雙腳走得發(fā)抖的我們來到村民口中的“水簾洞”。準確地說,“水簾洞”并非山洞,而是一塊突兀的巖石伸出山體,與下面的地面形成一個可暫時避雨的地方,從側面看上去,“水簾洞”就像一張上下頜長滿青苔的大嘴。
距著洞口還有幾十米距離,洞口的小狗就開始狂吠不止,穴居在此的陳仕堯夫婦也不免有些欣喜:“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人來過山洞了!”
潮濕環(huán)境影響健康
71歲的陳仕堯臉色古銅,衣服破舊,右腳邁出去站穩(wěn)之后,左腳順著地拖上來,長期穴居山洞使他的風濕病更加嚴重,左腳已經不能彎曲,走路只能靠右腳,甚至連坐在低矮的凳子上都已經不可能;69歲的妻子劉光芬走起路來也是顫顫巍巍,整個腰身佝僂得像個蝦米,雙眼的白內障病情也有加劇之勢,看東西已經很模糊。
兩位老人穴居的帳篷就搭建在巖石下面,用幾根木桿和樹枝捆綁在一起,勉強擋住了迎面吹來的山風。在帳篷內,除了一張破舊的床之外,就只剩下幾件簡陋的炊具,地上的一筐洋芋和帳篷上掛著的幾斤玉米面,成了二老的所有家當,而且這些東西都是周圍的村民送過來的。
剛坐下半個小時左右,天空又開始降雨,大雨順著巖石流淌而下形成了雨簾,洞內的巖石頂也開始滲露雨水,沿著巖石往地上流出帳篷。“最近一直下雨,像這樣的天氣已經習慣了!” 劉光芬顫巍巍地走過去,用一根木棍清除著堵塞在淌水地溝里的淤泥。
五個子女卻無人贍養(yǎng)
據(jù)了解,夫婦倆共育有一子四女,兩個女兒相繼遠嫁四川,兒子也前往四川做了上門女婿,另外兩個女兒則在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結婚。陳仕堯說,兒女都成家后,家境相對富裕的大女兒三番五次要求父母賣掉房屋和飼養(yǎng)的牛羊,隨自己到四川養(yǎng)老。陳仕堯召集兒女商量后決定,售賣自己的財產前往四川,連同自己積蓄下來的養(yǎng)老送終錢交給大女兒。
但在四川居住了幾年后,大女兒卻把老人趕出了家門,并拒絕退還錢物。無家可歸的老人只有前往投靠其他兒女!皠傞_始還好,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攆我們!睙o奈之下,二老只有返回祿勸老家。
七旬父母遭子女遺棄
回家之后,原來的土地已被其他村民耕種起來,陳仕堯老人就在村莊附近搭建了一個窩棚,并在大轉彎半山上開墾了幾塊荒地種植包谷和豆子,但一段時間后,窩棚破損難以修復,剛好自己的荒地附近有塊突兀的巖石,老人就在巖石下面搭建新帳篷,與年邁的妻子從去年6月份開始居住下來。
穴居老人平安下山
8月14日上午,皎西鄉(xiāng)皎平村委會的毛支書帶領村民前往大轉彎山,將兩位老人接下山,暫住在農戶家中,并協(xié)調耕種老人土地的農戶每年支付部分糧食維持老人生活。毛支書表示,他們將說服嫁在本地的女兒來承擔贍養(yǎng)義務;通過鄉(xiāng)政府與四川方面聯(lián)系,希望老人的大女兒將變賣的財產退回,維持老人的養(yǎng)老送終。同時,當?shù)孛裾块T也將給老人適當?shù)难a貼,讓老人安享晚年。(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