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之子:我不會忘記血脈中的那一部分
江姐和彭詠梧唯一的兒子彭云定居美國
現在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計算機系擔任終身教授新年伊始他講述了自己的人生歷程
對話
今年我要爭取回北京看奧運
國家公派赴美留學,后來留在美國,現任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定居美國。
作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兒子,彭云的內心是否感受到烈士遺孤光環(huán)的壓力?他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中有沒有過矛盾和掙扎?記者就此與彭云進行了對話。
記者:您見過母親的遺書嗎?
彭云:小時候在舅舅譚竹安家里見過,但那時候年紀還小,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50年代,舅舅就將這封珍貴的遺書捐給了重慶市博物館。
記者:您怎么看待母親的遺愿?
彭云:我在做人方面應該說達到了母親的要求,為人正派,做學問也很努力。但是要說為祖國做貢獻確實沒有太多了。大學畢業(yè)后在工廠和研究所工作還為國家做了一些事,去了美國就很少了。這樣說來,母親的遺愿我只做到了一半。
母親可能還是希望我能在國內發(fā)展好一點吧!但只要我不做壞事,沒做對不起國家親人朋友的事,我想她也不會責怪我,但遺憾是有的。
記者:應出版社之約去美國出書之后為什么會一直留在那里?
彭云:我這個人就是想做點學問,別的方面沒什么太大的志向,其實開始的時候沒想一直留在美國,要不然兒子也不會到高二才去。后來研究做得還算可以,就這么做下去了,回國的事也就拖下來了。然后妻子和兒子都去了,自然就留下來了。從研究的內容來說,當時感覺國內比較看重兩頭,一頭是純理論,一頭是完全應用,美國學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間段,比較適合我。
記者:您在國外的時候會時常想起自己的特殊身份嗎?周圍的人是否知道?
彭云:經常會想到,因為那是我血脈中的一部分,我怎么能忘呢。周圍的同事和學生們也都知道,因為這個事情是沒辦法保密的,但大家很少當面和我談論這個事情。
記者:那您會經常想著是否回國嗎?
彭云:總在想該不該回去。也曾經努力過,但想不好回國做什么,似乎找不到著力點。原來想做出大東西就回來,但還沒等做出來就老了。
記者:什么樣的東西才是大東西呢?
彭云:就是在一個領域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吧。我的研究雖然在個人來說還過得去,但在學術領域里還算不上領先。美國的能人很多,最近這些年美國學術界也有不少年輕的中國學者做得也很出色。記者:選擇現在的生活和您的性格有關系嗎?彭云:有很大的關系。我從小就不是特別愛說話,高中時和生人并排走一個多小時,愣是一句話沒說。長大后稍好點。在美國也是與生人講不出幾句話。美國人愛開PARTY,拿著一杯飲料來回轉,我總是沒轉幾圈就頭疼了。我和妻子都最怕這個。我這個人就是愛念書,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踏踏實實做點學問。在現在這個學校雖然也很忙碌,但是很安靜,環(huán)境寬松,適合我。
記者:您退休后會回國嗎?
彭云:我想會的,畢竟親人朋友都在這里,兒子也在這兒。我看到國內的發(fā)展很興奮,今年爭取能回北京看奧運會。
他的兩個母親沒見過面
江姐獄中寫下托孤遺書因提前仔細看了江姐的照片,記者見到彭云的第一感覺是酷似江姐,彭云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我和母親都是小寬臉,年輕的時候更像了,大家都這么說!笔聦嵣,因為一歲多時即與母親分開,彭云對母親所有的記憶都來源于幾張有限的照片和他人的敘述。
彭云的父母彭詠梧和江竹筠就像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主人公那樣是因革命斗爭的需要走到一起的。他們先是為了工作需要假扮夫妻,后來在共同的戰(zhàn)斗中相愛并結婚。但在與江姐相識、相戀之前,彭詠梧已與老家云陽縣的妻子———譚政烈(后改名譚正倫)結婚八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彭炳忠!1946年4月,媽媽在成都生下了我。1947年10月,我父母受命重返下川東組織農民暴動之前,母親給譚媽媽(譚正倫)寫了一封信,托也參加了革命的譚媽媽的弟弟譚竹安轉交,這封信不但將一切和盤托出,還囑譚媽媽盡快來重慶照顧我。那是我的兩個媽媽唯一的一次通信,但她們從來沒有見過面!迸碓普f。1948年2月,譚正倫冒著白色恐怖的威脅來到了重慶,從江姐的戰(zhàn)友手中接過一歲零十個月的小彭云。
1948年春節(jié)前夕,彭云的父親彭詠梧在戰(zhàn)斗中犧牲,江姐也于當年6月被捕。獄中的江姐像所有的母親一樣時刻惦念著自己的兒子彭云,1949年8月26日,她在獄中用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毛邊紙上給譚竹安寫下托孤遺書。兩個月后江姐就壯烈犧牲,而那時五星紅旗已經在大半個中國高高飄揚。這封信就成了江姐留給親人的絕筆。
與養(yǎng)母如同親生母子
譚媽媽來京前突然離世
從1948年2月接過小彭云到解放前的將近兩年時間里,譚正倫帶著小彭云躲過一次又一次劫難,使敵人抓捕彭云、威迫江姐就范的陰謀沒有得逞。后來,譚正倫一直把彭炳忠和彭云兩兄弟培養(yǎng)成人。
“雖然有時和別人提起時為了能和我的親生母親相區(qū)別,我稱她譚媽媽,而實際上,我和譚媽媽的感情與親生的母子沒有任何區(qū)別,我一直就叫她媽媽!迸碓普f,譚媽媽對他和哥哥彭炳忠各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從小學到中學都是住校,政府有些補貼,但是很微薄,譚媽媽在很艱苦的條件下把我們都撫養(yǎng)成人!
剛解放的時候,小彭云大概三歲多,當時譚正倫還不知道彭詠梧和江姐都已經犧牲,抱著一線希望帶著小彭云到處尋找他們的下落。“當時重慶成立了幾個‘脫險同志登記處’,譚媽媽背著我一個挨一個找都沒有找到。后來得知母親在十天前已經被殺害在歌樂山‘中美合作所集中營’這個噩耗,譚媽媽又背著我到埋有被殺害的烈士的地方去找,不久后我們又得知,父親早在一年前就犧牲了。”
當彭云已經在北京成家立業(yè)之時,譚媽媽的突然去世對他是一大打擊!白T媽媽退休后和哥哥一起住在成都,1974年我的兒子壯壯出生后她很高興。1976年,就在準備到北京來看孫子的前一天,親友們在成都為譚媽媽餞行,她突發(fā)高血壓去世了,那年才59歲。我們在北京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悲痛,當時房子都準備好了,一切都安排妥當,沒想到譚媽媽會在上火車前的最后一刻突然離世,沒能在我這里享受到天倫之樂!
手記
說話的時候他常帶著天真的表情
一位中國學者在美國知名大學做到了終身教授,如果是普通人,可以安享羨慕的眼光?墒桥碓撇灰粯,因為他是江姐的兒子。大概是因為繼承了母親的“娃娃臉”,彭云說話時常帶著天真的表情,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位在象牙塔中自得其樂的老教授。
彭云是位真誠和嚴謹的學者,他總是傾向于壓縮自己取得的成就。記者提到“終身教授”這個令人景仰的稱謂,彭云趕緊解釋,“美國大學里如果到了一定年限還沒成為終身教授,就意味著不能再教下去了。終身教授里有正教授也有副教授,不是像中文聽起來那么神圣。我的職稱是正教授。”他甚至跟記者坦白自己的“短處”,“本科生有的反映我說話口音太重,聽不懂!庇忻襟w報道他的兒子彭壯壯是在美國第一個獲得“西屋獎”的華人中學生,彭云也糾正說,“應該是中國大陸學生中的第一個,因為當時已經有中國臺灣學生得過了。”
他卻始終保持著低調
“烈士遺孤”光環(huán)下長大彭云從小就在母親江姐的光環(huán)中長大,與彭云中學同窗六載的盧曉蓉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回憶了中學時代的彭云和這位烈士遺孤享受的“特殊待遇”:“中學時代的彭云從外表上看,除了腦袋特別大(因為這個原因,小時候江姐的戰(zhàn)友們都戲稱他為‘小老虎’)和戴著一副‘缺腿’的眼鏡(掉了一根眼鏡腿,他一直用棉線代替套在耳朵上)以外,沒有任何特殊之處。然而我們這個班卻因為有了他而與眾不同。不僅學校對我們倍加關愛,為我們選派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造盡可能好的學習條件,而且市里對我們也另眼相看,有什么重要活動常會邀請我們參加。只要彭云在公眾場合亮相,必然會造成轟動效應……來自全國乃至其他國家的信件雪片般飛來,平均每天都有好幾十封,多的時候有一兩百封……”她還回憶,大凡學校里有什么學習競賽,彭云一定名列前茅;他還一直擔任班干部。
談到這些細節(jié),如今的彭云一笑置之,“應該是真的吧,但后來經歷的事多了,很多新的記憶都把舊的淹沒了。”但有一件事情彭云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到渣滓洞舉行紀念活動,不知怎么被認出來我就是江姐的兒子,‘牢房’樓上樓下頓時被擠得水泄不通。為了安全起見,班上一位男同學趕緊換上我的衣服和眼鏡和我‘調包’,我們才成功‘突圍’!北R曉蓉這樣形容中學時代的彭云,“彭云從不聲張,從不驕傲,始終如一地保持著低調!比欢碓票救藚s更愿意把這種低調歸結為天性,“我對別人的關注比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學生,上課看小說,還被老師沒收過幾次,可就是學習成績好。我能一直做班干部,除了特殊身份之外就是成績好,人緣好,做了干部我也很少管人,有一次班級活動我?guī)е瑢W們去看電影被老師告訴了校長,校長說看的是反法西斯電影,就放了我們一馬!比缃瘢呀浤赀^六旬的彭云談起中學時代的記憶表情依然天真,“去年10月,我們中學同學還在成都集體慶祝了六十大壽,去了近100個中學同學呢!”
繼承父母聰慧頭腦
美國大學潛心治學彭云的父親彭詠梧和母親江竹筠作為地下黨員與敵人巧妙周旋,必然機敏過人,而彭詠梧早年在云陽縣師范學校讀書時亦成績優(yōu)異。彭云不僅長相與母親酷似,也繼承了父母聰慧的頭腦。1965年,19歲的彭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畢業(yè)后分到了沈陽一家工廠工作。1973年,彭云與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同學易小冶結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楊開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調到北京四機部一個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團聚。
1977年,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以后,彭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生。隨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國,先后在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學習,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并在馬里蘭大學擔任了一年訪問教授。1987年,彭云回國在中科院軟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后來,美國一家知名的出版社看中了彭云的博士論文,請他擔任第一作者,與導師合作在這篇論文的基礎上寫作出版一本關于人工智能中溯因推理的專著,彭云因此又前往美國。從此之后他一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現在已經是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計算機系的終身教授。他的妻子易小冶也先后在美國取得了社會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目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
目前彭云在馬里蘭大學教課、帶研究生,同時做一些行政工作,生活很充實。他教過的中國學生很多,現在的4名博士生里面有2名來自中國!拔覍χ袊鴮W生很照顧,從不苛求他們,學生們都挺喜歡我,只要論文寫好了,實驗做好了,其他的事情我不太要求!
江姐孫子也成社會棟梁選擇在國內發(fā)展事業(yè)彭云的兒子彭壯壯在同齡人中堪稱出類拔萃。彭云夫婦去美國后,彭壯壯由姥爺姥姥撫養(yǎng)長大,在北京完成了大部分的小學和中學學業(yè),直到高二才跟隨父母到美國讀書。他曾在全美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進入前十名,并獲得具有少年諾貝爾獎稱號的美國中學生“西屋獎”,當時他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學畢業(yè)后彭壯壯考入哈佛大學數學系讀完本科,后又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博士畢業(yè)后,彭壯壯回到北京工作,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華區(qū)電信及高科技行業(yè)的核心成員。
兒子畢業(yè)后決定回國工作,彭云開始時有些擔心,“壯壯此前一直在環(huán)境單純的校園里,我們擔心他應付不了!钡聦嵶C明,彭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壯壯回國后從來沒抱怨過什么,他很看好中國的發(fā)展,工作生活感覺很好,已經樂不思蜀了!迸碓菩χf。彭壯壯回國后還在北京找到了愛情的歸宿,而這段姻緣也是因為托了奶奶江姐的福。彭壯壯的妻子仲琦的奶奶何理立是江姐的中學同學和好友,爺爺仲秋元解放后曾擔任過文化部副部長。彭云講述說,“那時候我母親江竹筠和何理立都參加了地下黨,但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彼此不知道。仲秋元當時的公開身份是民盟背景的三聯書店的經理,比我母親先被抓進了渣滓洞,因為沒暴露地下黨員身份,1949年國共和談時被民盟主席張瀾出面保出來了!眱杉矣腥绱松詈竦臏Y源,彭壯壯和仲琦在北京從小就認識,但后來彭壯壯去了美國,兩人的聯系就少了,“2001年壯壯回國發(fā)展,常去看仲琦的爺爺奶奶,仲琦也帶他到處轉轉,熟悉北京情況,兩人就產生了感情!保R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