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說,使用成語是很微妙的學(xué)問,陳腔濫調(diào)不好,但避免用成語,則又太啰嗦,通篇廢話。文白并用、時緊時松,文章更有力。
臺師大中文系教授林安梧則認為,成語是文化傳統(tǒng)經(jīng)時間考驗,累積下來的智慧結(jié)晶,像守株待兔、齊人之福、刻舟求劍等成語,簡單四個字,就可傳達豐富的意涵,怎能輕言舍棄。
林安梧指出,胡適不會盲目反對使用成語,他反對的,應(yīng)該是陳腔濫調(diào)、以及像“三只小豬”等標新立異、還無共識的成語。
林安梧也呼吁“教育部”不要再卷入成語的是非,“部長”也不要再硬拗,以免大家以后罵人,會說“你不要那么杜正勝”。
附:杜正勝語錄
枯藤老樹 2004年12月 指像“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古詞,文章雖美,但跟臺灣卻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典型苑在 2006年2月 致贈已故教授沈謙挽聯(lián),題詞“典型苑在”,為“典型宛在”之誤。
罄竹難書 2006年5月 陳水扁以成語“罄竹難書”來形容義工奉獻,被“立委”質(zhì)疑,杜正勝為其解釋,說“罄竹難書”原意為“用進竹子都寫不完”,不一定是負面用詞。
三只小豬 2007年1月 為“教育部”“成語典”納入“三只小豬”解釋,指該童話很發(fā)人深省,說“如果看到小朋友寫作業(yè)太草率,我就可以對他說,你不要像三只小豬的老大,這就是運用成語!
國王的新衣 2007年1月 為“教育部”“成語典”再提出解釋,指成語應(yīng)使用大家熟悉的典故,“如果我說你不要再穿國王的新衣,大家都了解!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