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境界肯定不會低于李安。而有些人說張愛玲計較得失,其實是他們自己計較。李安是將《色,戒》 做得能讓更多普通人可以接受,這一點沒有人能比得上李安。而張愛玲的世界觀其實更驚世駭俗,帶著一些女人的不顧一切,從這一點上,我又覺得張愛玲是不可超越的。
2007年要選擇一部年度最佳華語片,那只能是《色,戒》了,雖然這一年還沒有過完。據(jù)說喜歡《色,戒》的人都是對壓抑有共鳴,我覺得《色,戒》是為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人預(yù)備的,它的輾轉(zhuǎn)與沖動離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太遠了,但是70年代以前的人,或許會因為某些東西觸摸到自己黑暗的內(nèi)心而發(fā)怵,或者因為半個多世紀前亂世中的一對男女內(nèi)心的蒼涼擊中了你而感慨。
如果說張愛玲的小說里有兩次是真情流露的,一次是《傾城之戀》,一次是《色,戒》。但《色,戒》前后修改三十年,最后定稿時的張愛玲和《傾城之戀》時的她已然不同!秲A城之戀》雖也已將女性的無出路、男性的自私講到明了,但那時的張愛玲仍對結(jié)局有那么一絲絲的幻想,也許有一天,一個城塌了,還能成全一對有點真心的男女。但《色,戒》,她已經(jīng)冷然和直接到講“性”。女作家心狠到可以將性拿到臺面上講的時候,她對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兒已經(jīng)是看得太清楚了。當(dāng)然,我說的不是那些用身體寫作的女作家。
看張愛玲的《色,戒》時,不時地詫異她竟然能夠這么“冷”。只有那一瞬間,你仿佛能夠看見她一生的感情線索,只有那一瞬間,天塌下來,她犧牲自己也還是選擇那個男人。所以李安說:湯唯雖然演的是王佳芝,其實我是讓她演張愛玲。我看電影的時候,還真有這種感覺。比如王佳芝接到父親再婚的來信,后來又寄居舅母家,那些似曾相識的經(jīng)歷,仿佛正在塑造出一個冷眼看人世的張愛玲。只是李安說,要給她一點愛,一點溫暖。張愛玲的小說主人公,大概是和戲院離不開的,她們常常在銀幕上看到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所以當(dāng)王佳芝有機會成為舞臺上的女主角時,你不必問為什么,她要出現(xiàn)在那個舞臺上。張愛玲的價值觀是,沒有故事的一生那是最不值得的,就算被糟蹋了,那也有一些后來的回憶可以絮叨。
最重要的買鉆戒情節(jié),張愛玲安排的是王佳芝借口去修耳環(huán)上掉了的小鉆,故意挑了那家首飾店,然后易先生隨意地想起來說不如買個鉆戒,因為送女人東西是慣了的,但送早了,倒像看不起她。李安安排的是易先生特地安排好讓王佳芝去挑鉆石和款式,而此前王佳芝卻還懷疑不知是何安排。兩者的區(qū)別就顯示出了易先生的態(tài)度全然不同。李安將張愛玲沒有宣之于口的驚心動魄在銀幕上表現(xiàn)出來了。雖然無論是前途大勢,還是男女情愛,對易先生來說都是悲歌一曲,對于王佳芝來說更是沒有未來可言。但是易先生眼角的一滴熱淚,之于王佳芝是超過千軍萬馬、千言萬語的。有了這滴熱淚,《天涯歌女》的蒼涼,就多了一分溫暖。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是張愛玲關(guān)于《色,戒》的一個答案,其實言下之意是知道自己不值得,但是沒辦法。而李安在《色,戒》里做的,就是讓一切更值得。這兩者之間,我覺得都是好的,但張愛玲的境界肯定不會低于李安。而有些人說張愛玲計較得失,其實是他們自己計較。李安是將《色,戒》 做得能讓更多普通人可以接受,這一點沒有人能比得上李安。而張愛玲的世界觀其實更驚世駭俗,帶著一些女人的不顧一切,從這一點上,我又覺得張愛玲是不可超越的。
□表江(北京 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