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少美好的環(huán)境,當(dāng)事者身臨其境,并無所感,常常是事后回憶,或經(jīng)別人道出,則倍感親切。就說當(dāng)年北京小四合院的夏景吧,當(dāng)時在北京人眼里司空見慣,也無所謂,而在外籍詩人的筆下,卻描繪得十分傳神了。嘉慶初朝鮮詩人柳從恭在《燕臺再游錄》中記琉璃廠書鋪“聚瀛堂”后院的夏景道:
“聚瀛堂特瀟灑,書籍又富,廣庭起覃棚(即“天棚”),隨景開闔(即天棚頂上的蘆蓆可隨著日影拉開,卷起),置椅三四張,床桌筆硯,楚楚略備,月季花數(shù)盆爛開,初夏天氣甚熱,余日雇車至聚蓆堂散悶,卸笠據(jù)椅而坐,甚樂也!
這所寫的就是琉璃廠書鋪后院的夏景。北京舊時的四合院,城里偏北一帶,大都是大宅門,一般都是大四合,甚至一連幾進院子。南城商業(yè)區(qū),地皮緊張,都是小四合院,但很精致。柳從恭所寫書鋪后院,一般同住家戶房子是一樣的!兜拦舛奸T雜詠》有詩云:
深深畫閣曉鐘傳,
午院榴花紅欲燃;
搭得天棚如此闊,
不知債負幾分錢。
在小小的一所四合院,夏天一到,各屋都扯去熏黃的舊窗紙,糊上了新的綠蔭蔭的冷布和新的東昌紙的卷窗,可以隨時卷起放下。屋門上都掛上竹簾子,白天,在屋里隔著簾子可以看見院中的一切。院子中或多或少總要擺幾盆花的,如一人多高的盆裁石榴樹、夾竹桃,種在大魚缸中的盆蓮、慈菇等。小小的垂花門或月亮門外面,是四合院的外院,南屋臺階上少不了要擺幾盆大葉子玉簪,如果落幾點雨,在屋里馬上可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也有點雨打芭蕉的意思。北屋一掀竹簾子,迎門大八仙桌前面,往往放一個四周挖了“貫圈金錢眼子”的紅漆大木冰箱,里面放上每天上午由冰車子按時送來的五大枚的冰,也有一尺見方的一大塊。
考究一點的,院中都要搭起可卷、可放的大蘆蓆天棚。如果蓆子不寬裕,為了省幾個錢,就不搭天棚,買幾掛大茸簾子掛起來,太陽照上來時,就放下來,太陽一過去,就卷起來,也可以對付驕陽,使得屋子蔭涼涼的。
這就是往昔北京中產(chǎn)之家,以及一般鋪戶所居小四合院的夏景,其情調(diào)就在于“冷布糊窗,紅榴點景,天棚遮蔭,大缸朱魚”。既無城市之喧囂,又有田園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