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名句。從武術(shù)角度看,韓荊州此言不虛。
今之河北,為古代燕國、趙國的疆土,尚武之風,代代相傳。遠的且不說,就從近百年來看,亦出現(xiàn)了燦若繁星的名師高手。俗云“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八極拳,就是浙江少林寺魁元僧云游至河北滄州后,授給孟村吳鐘才傳播開來的。天理教農(nóng)民軍領(lǐng)袖馮克善大師隱于饒陽、蠡縣,用二十余年時間創(chuàng)編出北腿代表性拳術(shù)——“戳腳”,其重要傳人段老緒是河北饒陽人,劉觀瀾、劉俊杰、劉景山是河北蠡縣人。以閃戰(zhàn)、翻轉(zhuǎn)和鷹爪為特點的“鷹爪翻子拳”,是“中國拳王”、河北雄縣陳子正在其師劉成友指導下創(chuàng)編成功的。
另外,被武術(shù)尊稱為“臂圣”的張策是河北安次人。清末鏢行因崇拜滄州六合拳名家李冠銘,而立規(guī)“鏢不喊淪州”。武林稱頌的“賽勝英”陳善、“雙锏李”李鳳崗、“郭燕子”郭長生,“神槍”李書文,“神彈子”李五,“大槍”劉德寬、大刀王五“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都是滄州人。
武術(shù)界稱贊的“單刀李”實有二人,或說李存義,或說李彩亭,他們都是河北人。形意拳名家李洛能、郭云深、劉奇蘭、王薌齋都是河北深縣人,張占魁是河北河間人,張樹德是河北安國人。八卦掌重要傳人董海川是河北文安縣人,八卦掌重要傳人“桿子李”李振清是河北霸縣人,河南陳氏太極拳傳與河北永年縣楊露禪后,楊氏太極拳始傳播中外。清末武術(shù)詩人楊敞曾感慨道:“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此外,由楊氏太極拳派生出來的武式、孫式、吳氏、李式等太極拳,其重要傳人楊澄甫、武禹襄、李亦畬、郝為真、李瑞東、孫祿堂等,都是河北人。
河北一些拳師在推動全國武術(shù)運動中也做出過卓著貢獻。二、三十年代,在南京中央國術(shù)館任教的光滄州拳師就有三十多人。館長張之江、副館長李景林、少林門長王子平、武當門長高振東、編審處長姜容樵、太極拳教授楊澄甫、形意拳教授孫祿堂等等,都是河北人。
創(chuàng)辦上海精武體操會的霍元甲,創(chuàng)建天津中華武士會的張兆東、李存義,創(chuàng)建天津武德會的李瑞東,創(chuàng)建天津第八國術(shù)館的翟樹珍,創(chuàng)建北京武術(shù)協(xié)會的馬興義,曾在早期黃埔軍校任武術(shù)教官的劉書云等,也都是河北人。
河北武師不但眾多,而且保持并發(fā)揚了燕趙古國豪俠遺風,許多著名拳家譜寫了一篇篇揚國威的新曲。
清康熙十五年,兩個俄國人在京擺擂,河北滄州孟村拳師丁發(fā)祥聞迅連夜赴京,揭“皇榜”上擂,力劈“大牯牛”,嚇死“二牯牛”,名噪京都,皇帝親自授獎。1902年歐人康斯頓在上海擺擂,滄州全能武術(shù)家王子平到滬應戰(zhàn),康氏聽說王在上海旅館高樓欄桿上練習倒立的消息后,當夜逃走了。次年王再次擊敗擺擂的美人沙利文,英人喬治和法人彼得。國畫大師齊白石欣然寫下了“南山搏猛虎,深潭驅(qū)長蛟”的對聯(lián),贈送王子平。
1909年,英人大力士奧皮利到滬擺擂,譏我華人“東亞病夫”,自吹為“世界第一大力士”,猖狂一時,上海武術(shù)界邀請靜海秘蹤拳師霍元甲為國人雪恥。霍一到滬,奧氏聞風而逃南洋。1922年白俄大力士裴益哈伯爾到滬,參加德、英兩國武師聯(lián)合舉辦的國際拳擊比賽,登報狂稱不與不堪一擊的“東亞病夫”交手。河北定興縣形意拳家“朱氏四杰”之一的朱國福適在上海,聞訊憤慨異常,決心洗雪國恥,雙方簽訂“六個回合定勝負,打死勿論”的協(xié)議。結(jié)果到第四個回合時,哈伯爾就被朱氏“穿心崩拳”擊中,倒地不能再起了。
原西北軍的29軍訓練刀術(shù)多年,威名遠震,1936年僅綏東一役就砍侵華日軍五百頭顱,其教官之一是雄縣的姚建華。
燕趙的武林豪杰男士固然很多,而巾幗英雄也不少。1934年,白俄大力士麥加羅夫在北京“中央飯店”登臺比武,河間名拳師楊福山攜二十歲的女兒楊劍霞專程到平。當時《覺京日報》曾載《女英雄函請一戰(zhàn)》的消息,并有楊劍霞致麥加羅夫函:“麥先生大鑒:昨閱報載,先生自負天下無敵,定乎無真實本領(lǐng),決不敢如此之夸。霞雖一弱女子,愿與先生一較身手,藉資勵練。如肯賜教,請示日期、地點,至為盼荷!辈蝗,楊女士作一次表演,有形意拳中的燕形,連續(xù)鉆下十二條長凳,面不紅,氣不喘,輕靈敏捷之至;還有與“謝快手”交手,楊女士以中、食指蘸墨,用“二龍吐須”著法,每交手必點中謝眉宇間,可見若取雙目必會百發(fā)百中。楊女士的這些絕技,被麥氏密探探得,麥氏登報服輸,并賠賞五百元大洋方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