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說
戚發(fā)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原總設計師、現任飛船總設計師技術顧問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在1992年立項的時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已很明確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一個中國載人航天大系統,發(fā)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fā)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劉竹生 中國載人航天運載火箭原總設計師、現任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顧問
載人航天運載火箭的關鍵是能否在細節(jié)上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對質量工作每一個航天人有著嚴謹的態(tài)度。火箭的質量只有從源頭抓起,才能防患于未然。強調從源頭抓起,就是研制從狀態(tài)控制抓起,設計從元器件選用抓起,試驗從基礎試驗抓起,生產從元器件質量抓起,管理從規(guī)章制度抓起,工作從計劃布置抓起。在以后載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還要踏踏實實根據實際一步一步前進,不斷總結技術、設計和管理方面的經驗,留給新一代的航天事業(yè)接班人。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
曙光 1971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并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
“長二捆” 1990年夏天,中國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火箭——長征二號E即“長二捆”火箭順利升空。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復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后順利返回地面。
神舟二號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飛船發(fā)射成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fā)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飛船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四號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后,于30日0時30分成功發(fā)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fā)射的歷史紀錄。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fā)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七號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翟志剛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