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xiāng)政策本來是惠民的好事,以舊換新,提高補貼也是為消費者升級家電、降低成本考慮,然而福州的高先生到國美購買創(chuàng)維電視的時候卻遇見了讓他很困惑的問題。售貨員說可以代他辦理,但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卻遭遇這樣的問題。
壓倉廢電視機變身熱賣品
本來是退下來的舊貨,結果卻成了市場的搶手“燙山芋”。廣州有些商家利用“家電下鄉(xiāng)”的空子,把本應是“壓倉”的廢舊電視,經(jīng)過包裝,成功變身市場上的熱賣品。
“家電以舊換新”竟讓廣州一些二手家電市場隨之火爆起來。在廣州,新陶街電子電器城是市內(nèi)著名的舊電器二手交易市場,在一家二手電視機齊全的店鋪,當記者咨詢二手電視價格時,店主隱晦地說,現(xiàn)在貨比較少,想要買好一點的還得提前訂。檔主說,舊電視原是倉底貨,多得賣不動,“我都扔掉了,誰知道去年初的時候,突然每天都有人來買!彼f,幾十塊錢的舊電視早就賣斷貨,如果想要找便宜的,100塊錢左右的也有交易。店主還說,如果需要的量多,還可以幫忙“組織貨源”,一天內(nèi)能到貨,價格可以再商量。
而在新陶街二樓,老板娘斬釘截鐵地說,舊電視最便宜也要100元。當繼續(xù)尋問能否優(yōu)惠時,她說:“沒有,我們都不夠貨!庇捎诂F(xiàn)貨不多,老板娘說能去倉庫拉過來,“舊到什么程度不是問題!钡浾弑硎緭拈_不了機不能以舊換新時,老板娘激動地說:“不用開機的!以舊換新哪用得著開機!”看記者還在猶豫,她再次承諾:“包你換到,換不了拿回來!”老板娘說,小的舊電視機很好賣,100元很多人搶著買,“人人都買來以舊換新的,誰還買爛機看!”
政策漏洞催生家電二手市場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拉動了新家電的銷售,同時也影響了二手家電市場。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被人鉆了漏洞,由于審批驗貨手續(xù)不嚴,有商家主動教顧客去二手市場買廢電器,參加以舊換新活動套取財政補貼。為此,二手舊電器交易畸形火爆,不能啟動的破舊電器也成為香餑餑,一個普通的電視外殼,因為能參與“以舊換新”,其身價也隨之大漲。
福州的高先生到福州國美某門店購買一臺享受家電政策優(yōu)惠的創(chuàng)維電視,售貨員說可以代他辦理以舊換新。記者上周末到某大型電器賣場暗訪,一位售貨員積極地向記者介紹,任意一種舊家電都可以拿到賣場換新電視機拿補貼,為了促成生意,售貨員做起了二手電器的中間人,表示只要拍板買新電器,他就幫忙找到舊電器。
記者詢問舊電視的價錢,售貨員說:“如果是買40寸液晶電視,就付150元!彼f,40寸電視4000元,能拿到400元補貼,幫忙買舊電視多少要收點“運費”作報酬,因此一般幫顧客找的機子都是150元左右,“換400元補貼還賺了250元!
這位售貨員提醒,顧客先確定要買的新電視機,付款和填好以舊換新憑證單后,他就去買舊電視機,在以舊換新憑證上登記好舊電視資料,就直接在賣場內(nèi)完成回收,顧客只管收新電視機就可以,隨后拿著以舊換新憑證到賣場領取補貼。
不少想買新電器的市民先到二手市場買便宜的舊電器拿去頂檔領取財政補貼,從中賺取差額。而一些二手檔主也鉆了“以舊換新”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監(jiān)管不嚴的漏洞,將拆得只?諝さ膹U舊電器抬高價錢賣出去,如此循環(huán),令國家財政補貼多花了冤枉錢。
舊家電去向亟待政策規(guī)范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規(guī)定,試點期限為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財政部、商務部、環(huán)境保護部日前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稱,經(jīng)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5月底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試點結束后,將繼續(xù)實施這項政策,并在具有拆解能力等條件的地區(qū)推廣實施。相關人士認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初期確實對刺激消費有幫助,但時間長了鉆空子的現(xiàn)象就多了,讓政策變了味。專家建議,政策實施一段時間之后,通過收集反饋意見進行調(diào)整修訂,否則負面作用越來越大。比如對政策適用范圍、對象、方式都要重新審視,“對以舊換新的‘舊’下一個定義,‘新’如何換,都予以明確!
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本來是為了拉動家電行業(yè)發(fā)展,同時讓利于民,而現(xiàn)在卻被鉆了空子,主管部門表示,家電以舊換新還處在試點階段,相關的政策方面肯定有些漏洞,現(xiàn)在就處在一個補漏的過程中。政策正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對這些不合常理的操作行為,肯定有規(guī)定限制。
還有專家認為,政府意圖用家電以舊換新一項政策解決廢舊家電回收和新家電銷售等多個問題,短期促銷效果還可以,但大范圍推廣和長期執(zhí)行仍需全面評估和完善,以解決目前存在的環(huán)節(jié)多、漏洞多、成本高等缺陷。專家建議,政府應針對廢舊家電回收和新家電銷售分別制定支持政策。 本報實習 記者 吳舒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